无可奈何惟有死 袁世凯二公子寒云生平行状
2009年12月15日 15:16凤凰网历史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夏双刃供稿)

1894年,中日在朝鲜开战,袁世凯先将家眷遣归,自己则在最后关头金蝉脱壳,平安回到中国。此时的袁克文只有四岁,刚回国时住在烟台,每日以捡贝壳为乐事。次年,袁世凯奉旨往天津小站训练新军,克文又随大人们迁往小站。1900年,袁世凯升任山东巡抚,克文等几个兄弟姐妹正在出麻疹,不能见风,只好滞留在小站。此时义和团已被袁世凯赶出山东,日益向京津地区啸聚。沈氏又一次表现出她女中丈夫的本色,果断带着小站的家人们买船走运河南下,于端阳节前平安抵达济南。可以想象得到,以义和团与袁世凯的深仇大恨,若沈氏等滞留在小站,会有多么可怕的结局。

然而沈氏却有着普通女人的通病,即溺爱孩子。克文是她的嗣子,也是她的希望,便有了更多溺爱的理由。她对克文千依百顺,恣其所愿,从不加以节制。因此,克文仅11岁时,便随21岁的长兄克定去大明湖的画舫上悠游风月,“好妓好歌喉,不醉难休”去了。几年后,他更是变本加厉,满面春风,成了一个标准的浊世佳公子。

好在袁世凯对克文充满期待,他延请当世有名的才学之士如严修、方地山、董宾古等人做孩子们的老师。克文的聪明显露无遗,他六岁识字,七岁读经史,十岁写文章,十五岁便可写一手好诗词了。而其中的方地山老师,更成为克文的忘年交。方氏是扬州有名的才子,出身书香门第,因科举未中,转而醇酒妇人,成了一个放旷不羁的名士。但他还算勤奋,经常在中英文报刊上投稿,并因个性张扬、见识不凡而声誉鹊起,后来任教于北洋武备学堂,进入袁世凯的眼帘。袁欣赏他的才华,延揽他为门下的食客,并为他捐了一个四品候补京官。恰在此时他新纳了一个小妾,容貌甚美却未缠足,人皆笑称之为“半截观音”。他便写了一副对联挂在堂内,联云:“捐四品官,无地皮可刮;赁三间屋,以天足自娱。”又在门楣上署了“大方家”三字,从此便以“大方”为号。他曾题一联赠给袁世凯:

出有车,食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还家。

方地山虽不问政治,却并不糊涂。袁世凯逝世后,他的挽联是:

论琼楼风雨之诗,南国亦知公有子;承便殿共和明问,北来未以我为臣。

“琼楼风雨之诗”,指的是袁克文那句著名的“绝怜高处多风雨,莫上琼楼最上层”(容后再叙)。由此可见,方地山虽视袁世凯为当代孟尝君,有衔环结草之心,却并不赞同洪宪帝制。不过,方地山和袁克文却十分投缘,他的名士风度,对克文的影响极大。他二人虽相差近20岁,却情同手足,多年后,方更把将女儿初观嫁给了克文的儿子家嘏,两人成为亲家。大喜之日,他们的朋友林步屋致以贺联:

丈人冰清,女婿玉润;中郎名重,阿大才高。

从此,克文给方地山写信时,抬头总是写“地山夫子亲家”。两人高山流水,焦不离孟。克文早方地山五年而死,身后萧条,多赖方多方张罗,才得入土为安。

克文少时曾赴刑场观看行刑,那日恰是处决一对奸夫淫妇。妇人因弑夫被施以凌迟,刑法极其惨酷,克文掩目不遑,泪如雨下,精神大为痛苦。不料等他长到18岁时,却以荫生授法部员外郎,从事的正是法医工作。好在这本来便是挂名差事,他本不敢验尸,一两次敷衍了事后,干脆便去也不去了。

在李鸿章以遗言力荐的情况下,袁世凯于1901年继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总领北洋六镇军事。1907年,满族少壮派铁良以加强皇权为名,成立陆军部,将六镇收归中央,调袁世凯为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这六镇是袁世凯辛辛苦苦操练出来的,上下视袁如父,呼之为“袁家军”亦不为过,故此令一下,将士皆感愤慨。此时的袁克文年少轻狂,书生意气,不免有些纸上谈兵。他学着古之名将的口吻劝说父亲:“窃闻太后用铁良言,欲夺父亲六镇之军。军犹树也,帅则巢于树者也。今彼施斧斤于下,树木既折,而巢宁有不覆者哉?今兵符未解,众将不平,何如乘此士气,亲率六镇,清君侧,斩铁良,以顺民命。进可成王,退将危祸,千秋大业,请父亲早定大计。”袁世凯固哑然失笑,又恐克文失言闯祸,只好将他训斥一通,圈在内室中面壁思过,数月后才放他出来。

1908年,光绪和慈禧相继逝世,光绪的胞弟醇亲王载沣成为摄政王。由于光绪的缘故,载沣对袁世凯恨之入骨,直欲杀之而后快。后经张之洞等人说明利害,才同意袁世凯以“足疾”开缺回籍“回籍疗疴”。袁世凯匆匆踏上南下列车的普通车厢时,来送行的只有严修、杨度、端方的儿子继先,以及名伶姜妙香等寥寥数人。严修和杨度结伴先来,袁世凯十分感动,执手叮嘱道:“二位如此待我,我很感动,但流言可畏,二位还是早点回去吧。”严修说:“聚久别速,岂忍无言!”杨度则说:“别当有说,祸不足惧。”姜妙香是京师有名的生角,常在袁府唱堂会,如今见袁家势败,世态炎凉,有如戏文,不禁侠心大起,特地赶来送行。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夏双刃   编辑: 王钻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