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惟有死 袁世凯二公子寒云生平行状
2009年12月15日 15:16凤凰网历史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袁世凯的原籍是河南项城,地处豫东,毗邻安徽。他年少时在项城组织“丽泽山房”和“勿欺山房”文社,并忝居社长,他日后的政治盟友徐世昌、张镇芳都是当时的故人。然而他此次名为“回籍疗疴”,却并未回项城故宅,而是赴豫东北卫辉府的汲县侨居。此事有个缘由,当初袁世凯任山东巡抚时,与同在山东为官的长兄袁世敦因事生隙,后来袁世凯的生母刘氏病逝,世敦即拿出嫡长子的身份,坚称刘氏是继室,不得埋入正穴。袁世凯与他争执再三,仍然一无所获,终于另置佳茔安葬了母亲。经此事后,袁世凯便将自己分得的偌大祖产分赠亲友,从此不复入项城一步。此外,卫辉地处京汉铁路要津,袁世凯既有以退为进的政治动机,自然不宜返回地处偏僻的项城。

袁世凯素喜豫东北的秀丽河山,早些年即托人在汲县买得宅邸,有一个中院、两个跨院,每院又有五进小院,合计约百余间,占地四亩。规模较小,惟景观甚佳,可作消暑渡假之用。如今,袁家合府迁来,人口众多,此处是万万住不下的。因此甫一落定,袁世凯便决定在彰德府洹河北岸的洹上村修建新居。

彰德即今天的安阳,是商朝都城所在,西望太行,百派争流,风景佳绝,自古便是诗人骚客风雅云集的所在。《诗经》十五“国风”中的“鄘风”、“邶风”、“卫风”共39篇,一度并称“卫诗”,描写的正是安阳至卫辉一带的山水风情,此即所谓“郑卫风流”的本义。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两宋以降的大哲如“二程”、周敦颐、邵雍、耶律楚材、孙奇逢等都曾徜徉附近,或隐居避世,或讲学传道,就连惯会附庸风雅的乾隆皇帝也曾御辇经过。洹上村原有一处别墅,占地200余亩,为一何姓富豪所有,袁世凯携风水先生而来,结果一眼相中,认为这是一个龙潜大泽的胜地,慨然决定买下。

一个普通富豪的别墅自然配不上袁世凯,而且袁世凯正欲学秦将王翦,给世人以一个“求田问舍”的假象,面团团做富家翁,以打消政敌的疑心。他决定大兴土木,在原有别墅的基础上,造一座复金谷之旧貌、并山河而不朽的园林。然而园林是建筑中的上品,如苏州园林,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气度非凡,妙哉此心!若要修造园林,必有大匠出马方可!

这个伟大的任务交给了克文!这个年未及冠的十八岁少年,虽然悠游风月,却有着兄弟们皆不能企及的高雅气质。论诗词歌赋、书画琴棋……所有这些与园林有天然亲缘关系的禀赋,克文是不遑他让的。袁世凯在写给克文的信中说:

“……余将让汝监督园林。盖余在北郭洹上村,新购得何氏旧屋一所,余地约有三十亩,甚合建筑园林之用。惟此种工程,非比住宅,可任工匠照图营造,全在胸有丘壑者,随时指点,何地宜凿池,何地宜架山,通流则架桥,近水则建阁,劈径通幽,种荷揖爽,亭台位置,花木安排,在在皆须细心擘画,兼之楼阁亭台,又须品题匾额对联,以资点缀,则落成后,庶有金谷之大观也。……”

当然,克文不可能是真正的“大匠”,真正的总工程师是著名的建筑师朱启钤。朱启钤是瞿鸿禨的内侄,瞿鸿禨与袁世凯政争失败后去职,朱启钤也随瞿辞职,然旋即被徐世昌笼络。此次,袁世凯不计旧恶,请他为“将作大匠”,与克文一起,主持园林的设计和建筑。朱启钤借鉴了苏州拙政园和南京瞻园、熙园的特点,又结合了北派颐和园的优点,苦心运作,精妙构思,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在“太行障于西,彰河带于北”的洹上村,造出了一座人境混一、合璧南北、气象万千的杰出园林,联想袁世凯“庶有金谷之大观”的期望,此园既依山傍水,远在尘世之外,山川毓秀,造化垂恩,且可自主发电,自来水设施完备,自当远远超越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了。

园林已成,花木已种,接下来便是文化的修饰了。整个洹上村只有袁氏一家,共九个院落,房屋逾千,大小月门、居室、亭台都须题写匾额楹联。袁世凯为园林题名为“养寿园”,匾额为绍兴书法名家沈祖宪所题,袁自书园门楹联为“圣明仰答期儿辈;风月婆娑让老夫”;又自题园中正堂为“养寿堂”,楹联集龚自珍句:“君恩彀向渔樵说,身世无如屠钓宽”;旁边有“谦益堂”,“谦益”二字为慈禧在1902年写赠袁世凯,故此堂供袁氏“出入瞻仰,用自循省”之用。除却这几处外,尚有“五柳草堂”、“乐静楼”、“红叶馆”、“纳凉亭”、“澄澹阁”、“澄淡榭”、“葵心阁”、“啸竹精舍”、“杏花村”、“临洹台”、“天秀峰”、“碧峰洞”、“椎峰洞”、“散珠崖”、“汇流池”、“鉴影池”、“卧波桥”等,以及“垂钓”、“盖影”、“滴翠”、“枕泉”、“待春”、“接叶”、“瑶波”、“泻练”、“洗心”等亭,其命名、撰联、题写,大多出自克文的手笔。恰巧试题匾额之日,袁世凯亦被一群幕宾簇拥着,如沈祖宪、闵尔昌、费树蔚、凌福彭、王锡彤等,此情此景,真象极了《红楼梦》的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这一日前来捧场的,还有张镇芳、陈夔龙等袁氏亲友,张镇芳的公子张伯驹也随父前来。胜园雅集,众人心情舒畅,皆有诗作,袁世凯亦不例外。后来,袁世凯手订一册《圭塘倡和诗》,将这些诗都收录在内,并刊行于世。袁世凯又披蓑衣、持纶线,扁舟垂钓,并让人拍摄成照片,背面抄录其游园诗作,广赠亲友,且传诸报刊,以安天下之心。

袁克文对这次“兰亭雅集”印象深刻,他在《养寿园志序》中写道:

“岁在戊申,先公引疾罢归,以项城旧宅,已悉畀诸亲族,且家人殊众,未敷所居,乃初卜宅汲县,旋迁百泉。逾岁,洹上筑成,居室厥定。洹上村,负安阳北郭,临洹水之上。村之左,辟地百亩,艺花树木,筑石引泉,起覆茅之亭,建望山之阁。漳河带于北,太行障于西,先公优游其中,以清孝钦后曾赠书养寿,爰命曰养寿园。其一椽一卉,咸克文从侍而观厥成焉。兹先公遐逝,园圃云荒,益滋痛慨,溯而志之,用纪林泉之旧耳。”

然而,或许是没有“大观园”的名花之赏,这个名为“养寿”的淡泊之处对他没有太多的吸引力。父亲一代枭雄,固然可以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与一些文士拈韵作诗;他却甫入红尘,正是平原放马,易纵难收……因此,克文仍然频频出没于京津或者沪上的烟花深处,洹上村只是他的驿馆而已。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夏双刃   编辑: 王钻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