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当国(36)战和不定 中法战争勉强打个平手
2009年12月18日 16:48凤凰网历史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当法军在镇南关和谅山惨败的消息传到巴黎后,好战的茹费理内阁在一片责骂声中轰然倒台。在这大好形势下,正当清军准备进攻北宁、河内,将法国侵略军彻底赶出越南北部地区的时候,慈禧却突然乘胜即收,停战撤兵,令前线将士一片愕然。

按理说,镇南关大捷本来使中国在军事和外交上都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地位,但慈禧却担心法国会“因愤添兵”,不断扩大战争,而这时主管谈判事务的李鸿章也认为“藉谅山一胜之威与缔和约,则法人必不再妄求”,以胜求和,免得兵连祸结。

武人好战,情有可原,但作为大清帝国的总当家,慈禧考虑的可能要多一点。就当时的情况来说,虽然清军在镇南关、谅山等地大败法军,但法国舰队当时也占领了澎湖,对台湾地区形成了封锁状态,中法在陆海两个战场上,双方互有胜负,总体上形成一种均势。

慈禧最担心的是,法国舰队万一像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样北上攻击京畿,这就更加麻烦了,毕竟,中国的海军在海战方面和法国舰队根本不是一个级别。而且,战争耗费巨大,整个战争总共耗资一亿多两白银,清廷并为此欠债达两千万两,其中相当部分是以海关税收为担保、向外国银行所借的债款。财力上难以支撑,也是慈禧决定停战求和的重要原因。

另外,俄国和日本当时也在虎视眈眈的看着战争的进程。拿俄国来说,早两年因强占伊犁的阴谋未能得逞,目前正企图利用中法战争混水摸鱼;而中法战争期间,日本策动朝鲜的亲日派开化党发动“甲申政变”遭到失败后,也不断鼓吹武力侵朝。慈禧当时最担心的就是,万一法国和日俄勾结,南北呼应,到时清廷根本无法同时应对两场战争。

此外,当时台湾仍受到法国舰队的严密封锁,形势险恶。而越南当局在中法战争中一味的妥协投降,甚至在法国人的胁迫下公开断绝了同清廷的宗藩关系。越南的离心离德,也让清廷心灰意冷,失去了继续援越抗法的信心和理由。

正是处于多种考虑,慈禧在权衡利弊后,决定舍越南而保台湾,承认越南沦为法国保护的现状。恰在此时,法国茹费理内垮台,新的法国政府对持续的战争也感到不堪重负。正因为双方都不想再打下去,两国间已进行了多日的秘密谈判便开始互相妥协,彼此都表现出和平解决的意愿。

1885年6月9日,中法双方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通常称《中法新约》),和约共十款内容,其中清廷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法国也由此打开了通往中国西南的商业之路(通商倒未必就一定意味着不平等)。

现在很多人批评慈禧当时乘胜求和导致不败而败,这颇值得商榷。当时的大清帝国,在西方列强面前,远谈不上是什么大国,在自己国力并不强大,且万事待兴的情况下,去保卫一个没有太多利益且已经单方面宣布中断传统关系的藩属国,未必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就这点而言,倒也不便过分苛责慈禧。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金满楼   编辑: 王钻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