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朝的兴衰(13)西夏因战民穷财尽 夏宋议和
2009年12月08日 16:53凤凰网历史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巴顿那个“狗娘养的”,出过一本《狗娘养的战争》,对于该书,我只读过中文标题。以洒家“狗娘养的”的英文水平猜测,该书的英文原名估计就是“THEFUCKINGWAR”了。战争真是应该诅咒的,真是“狗娘养的”。战争是双刃剑,对于战争的双方来说都一样。

赵宋固然在宋夏战争的镇痛中,诅咒战争。盖因三战皆在宋境,战争中西夏又对宋朝边民实行屠掠政策。用兵后的军费开支,更比用兵前大约增加了三分之二。如此众多的军费开支,除了少部分由当地供给外,大部分还是要由中央和其他地区调拨。由于数量太大,供不应求,国家积聚的财物有限,结果必然要造成国库空虚,民穷财尽,国家元气大伤。

可元昊的日子也不大好过。侵宋战争是“掠夺性战争”,虽然达到了掠夺宋朝财富,残破宋朝西北边防,迫使宋朝承认他所建立的大夏国家,并借机消灭内部诸如山遇惟亮等异己势力的目的,但战端一开,两国兴兵,宋朝自然要停止对西夏的大宗银、绢、钱“岁赐”,还要关闭边境榷场,禁止西夏所产的青白盐等特产入境贸易,使其不仅失去了直接的经济实惠,境内原本需要从宋朝大宗进口的粮食、绢帛、布匹、茶叶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奇缺,物价飞涨。必然加重西夏百姓的负担,破坏了他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长此以往造成西夏经济雪上加霜,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西夏社会经济的发展。连年战争更使西夏国贫民穷财尽力乏,人怨沸腾。连年用兵,连兵源也为之枯竭。毕竟它是个小国寡民的状态,人力、物力更加有限,故而“元昊虽数胜,然死亡创痍者相半,人困于点集,财力不给。(《宋史·夏国传》)”元昊也认识到战胜地广人众的宋朝绝非易事,再发动大规模战争已经力不从心。宋朝毕竟是大国,在战略上的优势是小小西夏所望尘莫及的。同时,由于西夏势力日益坐大,辽朝也感到有所威胁,兴宗看他的姐夫越发不爽;还意图利用夏宋对立,向宋朝讨巧,从宋夏战争中渔利。辽朝虽不得割山南十县之地,但却从宋朝那里每年多得银、绢各十万。那人家的手短,辽朝在得到这实惠后,反过头来自然要牺牲西夏利益,劝其停止对宋战争。这就引起了元昊对辽朝的不满,导致夏辽联盟开始出现裂痕,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在处境孤立之余,为免除两面受敌,西夏也必须同宋朝讲和了。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法子就是顺坡儿下驴。宋人好面子,也有的是钱,不如乘战胜之余威,以胜利者的姿态,向宋朝伸出缔结和约的橄榄枝,通过谈判,从中捞到更多经济上的好处。打仗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实现经济利益吗?这是拽文的,老话不是说了,“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元昊的和平姿态做得足足的,这本是有些家学渊源的,和战结合是他们的家法。范仲淹是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问题的“鸽派”,元昊早先是吃定他的了。但我们的文正公毕竟是读过大书的,天朝上邦的颜面是一定要维护的。恢复和平的条件是西夏必须取消皇帝称号,依旧向宋朝称臣纳贡。否则,嘻嘻!我们的文正公真有学问,威胁元昊“恐有噬脐之悔”(《续资治长编》卷130,庆历元年正月戊寅)。俺们共同的河南老乡元微之不是有诗曰,“悔为青云意,此意良噬脐。”文正公这个书袋吊的真古雅!可是天助西夏,人家元昊又接连取得好水川、定川砦的胜利,态度自然强硬。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宋庆历三年,西历1043年),元昊初步感到战争真是“狗娘养的”了,派六宅使伊州刺史贺从勖等到汴京与宋和谈,但西夏方面坚持元昊“称男邦泥定国兀卒上书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而不称臣”(《宋史·庞籍传》),这不是不给“天朝上邦”面子吗?天朝什么没见过,真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连皇帝老倌儿的心底都没吃透,还谈什么“和”,须知道和平重要,但面子问题更重要!这是我国的传统,关乎正朔所在,自然不让。但私下里,根子毕竟比面子重要。且不说花钱死人,堂堂大宋朝几十年间搞不定一个蕞尔边鄙的小国,本身就够没面子的。于是,宋仁宗接着派邵良左,张士元、张子奭、王正伦前往西夏首都兴庆府商议,因元昊不肯让步,和谈未能取得进展。再接着,元昊又派如定、聿舍、张延寿、杨守素到汴京继续谈判。这样,双方你来我往,在“岁赐,割地、不称臣、弛盐禁,至京市易、自立年号、更兀卒称为吾祖,巨细凡十一事”等问题上(《西夏书事》卷16),经过一年多的讨价还价,最后求同存异,和约终于成立。

宋夏和约议定后,元昊于向宋进“誓表”,而宋仁宗也给元昊颁降了“誓诏”。大家细心揣摩这个“表”与“诏”的区别,宋朝的天朝颜面在热心“翻译”的生花妙笔下,得到了满足。同年十二月,宋朝派尚书祠部员外郎张子奭充册礼使,东头供奉官閤门祗候张士元为副使,前往西夏册封元昊为夏国主,赐“夏国主印”,至此,完成了宋夏和约的全过程。宋夏和约的主要内容,大体上可以归纳如下:夏主对仁宗称臣,奉正朔;仁宗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并承认西夏现有领土;宋朝岁赐西夏银七万二千两、绵帛十五万三千匹、茶三万斤;于镇戎军的高平砦和保安军,设置榷场;双方以前所俘军民各不归还,今后如有边人逃亡,不得越界追逐;两国边境划中为界,界内听筑城堡。显然,宋朝为了面子,付出极大代价,而西夏却获得了最大的好处。但对于宋朝来说,这种代价有是“值得”的。因为那个昔日没有礼貌,时常对天朝动手动脚的“蕞尔小国”终于对宋称臣,奉正朔了。你看,天命在我,我们以德服人。不还是天朝上邦,当世界老大吗?

而就是这点,实际上也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因为西夏虽然在名义上对宋称臣,但实际上不管是元昊还是他的后人照样称帝,国号大夏,设官建制,自立州县,一切同宋朝几乎没有丝毫差别。如果说宋朝从这场战争中有所得的话,我看是两点。其一,宋朝朝中的有识之士开始反思积贫积弱的原因了;再者,“朝廷用韩琦、范仲淹等,付以西事,极力经营,而勇夫锐将亦因战阵稍稍而出,数年之间,人谋渐得,武备渐修,似可以枝梧矣。(《续资治长编》卷204,治平二年正月癸酉)”这就说明宋夏战争锻炼了沿边军民,陕西军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勇谋兼具战将、锐卒,也证实这支陕西军,日後深远的影响了两宋之间的政治军事之演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党人碑   编辑: 王钻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