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札记(4) 什么叫嬖幸近臣?
2009年05月20日 09:07凤凰网历史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齐威王像)

因为嬖幸,往往极易借得山水,行起威福来,终至江山一败涂地,史上比比皆是。而历史是人的历史,终究是要“率土这宾,莫非王臣”,因此,历史的变数似乎也就是人事的复杂,谁也解不开,真是古今多少事,无法笑谈中。唐陆贽说:“夫行罚先贵近而後卑远,则令不犯;行赏先卑远而後贵近,则功不遗。”只是一个理想罢了,历史的不平,现在读来有时也要扼腕叹惜。

《通鉴》卷一载: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今山东平度东南),对他说:“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①”说完,“封之万家”。一万家的采邑,所收的赋税都归即墨大夫个人所有,可见齐威王的魄力。

又召见了阿大夫(今山东东阿),说:“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即刻把阿大夫扔进开水里煮了,还有身边那些尝替他说好话的人。齐威王头脑清醒,秋毫明断,不为左右所蒙弊。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是,“於是群臣皆惧,莫敢饰非,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於天下。”

这两段话的大意分别是:自从你到即墨任职以来,我的身边天天都有人说你的坏话。然而我派人去暗访,看到的情形是:生产有序,人民富足,官员没有无故扰民,社会安定稳定,这是你不愿奉承我的左右以安插眼线的缘故。

第二段:自从你去当了东阿的地方官,誉言日至,然而我派人去你的治下,看到的却是,耕地存在抛荒现象,人民生活贫困。过去赵国攻打我国的鄄,你公然不救;卫国攻取我国的薛陵,你又坐视不管。为政如此,却有人替你说好话,这是你用美金贿我的左右,以求取赞誉的缘故。

就是李隆基,也不免这个变数。开元十三年,唐明皇兴师动众封禅泰山去了。回来时,到了宋州,大摆酒席,犒劳随从。席间对宰相张说说,以前我多次派使臣到地方了解民情,察访官吏行政得失,然从这次我走过的几个州县看,他们多数在骗我。他回头对宋州剌史寇泚说:“比亦屡有以酒馔不丰诉於朕者,知卿不借誉於左右也。”

此时的唐明皇头脑清醒,深戒左右作威作福。有个姓黄的伶人(大概是相声演员之类,名字是“扁”字边一个“瓜”,矮人,他爹仿佛有先见之明)。常在皇帝身边逗开心,深得宠爱。一天进宫晚了,明皇有些担心,当得知他与人争道,并且赢了,一把把捕盗官拉下马。皇帝说了一句:“但使外无章奏,汝亦无忧。”过了一会儿,京兆尹(长安市市长)上书告了一状。上即叱出,付有司杖杀之。有这样的识见,再加上几个得力宰相辅佐,焉能不称治。

然而命运老爱捉弄人。做皇帝做腻了的唐明皇,渐渐疏于政事,不大爱管事了,此其一;其二,出了个柔佞多狡数的李林甫,深结宦官及妃嫔家,刺探皇帝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精明的李林甫深知要想专权,必“蔽塞人主视听”,於是不遗余力打击敢于讲真话的人,于是朝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竟至于贵为皇帝唐明皇却连一个爱妃也保不住,凄凉地行进在蜀道中,听“雨霖铃”一片,也就势所必然了。

而他的后代唐武宗更不如,进而受制於左右阉人。他尝对臣下说:“赧、献受制於强诸侯,今朕受制於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衣。

(作者博客http://blog.ifeng.com/1381416.html)

一把手   通鉴   子思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刘义光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