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读春秋(21) 晋国风云起
2009年05月15日 15:42凤凰网历史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春秋前期,相对于齐、鲁、宋、郑等国互相激荡的历史,另一个重要的国家——晋国发生的事情显得相对孤立。

从地理位置上看,晋国大致位于今天的山西,在黄河中游的汾河、浍水之间,西接秦国,南靠周王室,东边则与卫国接壤。同为中原国家,晋国所处的位置使得它与西方的戎人发生更多的接触,晋、戎之间既有斗争,也有通婚,民族趋于融合。

《左传》记载了周平王东迁前后晋国发生的一些陈年旧事,在此不赘述,只将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略书一二:

一、晋国的先祖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周成王年少,与叔虞在一起玩,随手摘了一片桐叶,剪成玉圭的形状,送给叔虞,开玩笑说:“我把这分给你。”辅政大臣周公知道这件事,请周成王择日分封叔虞,周成王说:“我这是和弟弟开玩笑呢。”周公却一本正经地说:“天子无戏言,一言一行都被记入史册。”于是封叔虞于唐地,也就是后来的晋国。这个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很有点名气,叫做“桐叶分弟”。

二、周宣王年间,晋国的国君晋穆侯的夫人姜氏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仇,小儿子叫成师。晋穆侯死后,仇即位为君,也就是晋文侯。晋文侯死后,他的儿子晋昭侯即位。晋昭侯居住在翼城(又名绛都),而将晋国的第一大城曲沃封叔叔成师,称为曲沃伯,又号桓叔。此举实际上将晋国一分为二,一部分仍由晋昭侯统治,另一部分则由曲沃伯统治。从此,晋国进入“翼——曲沃”双城记的时代。

三、成师死后,他的儿子曲沃庄伯讨伐翼城,企图获得晋国的统治权,拉开了“曲沃代晋”的序幕。“曲沃代晋”的历程持续了很多年,直到公元前678年,也就是齐桓公主持第一次幽地会盟的时候,曲沃政权终于攻克翼城,取得晋国的控制权,并获得周天子的承认。当时曲沃的领导人是成师的孙子曲沃武公,随着地位的改变,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晋武公。

四、晋武公死后,儿子晋献公即位。随着晋国的统一,新的国内矛盾产生了。桓叔、庄伯的其他子孙,也就是晋献公的同族,被称为“桓、庄之族”,因为多年营聚曲沃,势力非常强盛,使得居住在绛都的晋献公十分烦恼。晋献公采用大夫士蒍的计策,从内部分化“桓、庄之族”,诱使其同室操戈,然后一网打尽,于公元前669年解除了心腹之患。

因为这件事,晋献公对士蒍十分赏识,于公元前668年提拔他为大司空。同年夏天,派士蒍加高绛都的城墙,加强战略防备。同年秋、冬两季,虢国人两次入侵晋国。

晋献公准备反攻虢国,士蒍劝阻说:“不用着急。虢公为人骄横自大,现在骤然得胜于我,必定脱离群众。等虢国君臣离心离德之时,失去群众支持的时候,我们再讨伐他,他即使想战,又有谁替他卖命呢?况且现在他屡次发动战争,国力很快会消耗一空吧。”

晋献公听从了士蒍的建议。


晋献公是春秋时期晋国历史上第一个值得重墨书写的人物,在此有必要将他的主要家庭成员作一次介绍:

1、元配夫人,历史上没有记录其名字,只知道是从贾国娶回来的,没有生育子女。

2、齐姜,晋武公的小妾,按辈份是晋献公的小妈。晋献公和齐姜通奸(又是“烝”,又是姜,真叫人无语),生下一儿一女,女儿嫁到秦国,成为秦穆公夫人,儿子申生则被立为大子。

3、大戎孤姬、小戎子,西方戎族的女子。关于大戎、小戎是不是两姐妹,历史上有些分歧,咱们姑且认为是两姐妹。大戎狐姬生公子重耳,小戎子生公子夷吾。

4、骊姬,骊戎国的公主。晋国讨伐骊戎国,该国以骊姬和她妹妹献给晋献公。骊姬为晋献公生了公子奚齐,而她妹妹则生公子卓子。

也许是异域风情格外诱人,这位骊姬一嫁到晋国来,就特别受晋献公的宠爱。当时晋献公的元配夫人已死,第一夫人的宝座空缺多年,晋献公既然迷恋骊姬,很想将她扶正,立为夫人。

国君立夫人是一件国家大事,必须先卜筮以判断凶吉。所谓卜,就是根据龟甲的裂纹来算命;所谓筮,就是用《周易》来算卦。当时的规矩,举凡国家大事,必先卜筮,吉则行,不吉则不行。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晋献公   申生   晋国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东东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