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头来再说说三国同盟的主角之一,鲁国的君主鲁隐公。
我们知道,古代的君主死后,都会获赠一个“谥号”。比如前面说的郑伯友,死后就被谥为桓公,因此在历史上,我们一般叫他郑桓公。而郑伯掘突,死后被谥为武公,因此在历史上又被称为郑武公。
一般来说,谥号代表着后人对已故君主一生的总结。
“桓”代表的含义是:开拓疆土,远人来服。
“武”代表的含义是:武功赫赫,扬威于外。
至于“公”,则是春秋时期对于诸侯国君的通称,并不代表诸侯的确切的爵位。
那么,鲁隐公为什么被谥为“隐”呢?
鲁隐公姓姬名息姑(鲁和郑一样,都是周王室的后裔,姬姓),他的母亲是鲁惠公的继室声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作为继室的儿子,本来无权继承君位。但是鲁惠公去世的时候,大老婆仲子所生的儿子公子轨年龄还很小,不能执政,所以鲁国的君位暂时由息姑继承,打算等到公子轨长大成人,再还政于公子轨。
息姑的身份,有点类似于后世的“摄政王”。
谥号“隐”代表的含义是:摄其政而不尸其位,没有真正即位。
三国同盟讨伐许国的时候,鲁隐公在位已经十一年,按时间推测,公子轨应该也有十六七岁了。
还政于公子轨的事情,按理可以提上议事日程。
大夫公子翚,也就是两次擅做主张率军出征,从未把鲁隐公放在眼里的那位猛人,这个时候却跑到鲁隐公那里,很直接地说:“我替您杀掉公子轨,您就可以安心地做您的国君了。但有一个条件,就是任命我为大宰,如何?”
所谓大宰,就是鲁国的执政官。
没想到鲁隐公不领情,说:“这些年以来,我不辞辛苦代为执政,是因为弟弟还年轻,不放心让他主大事。现在他也长大了,我正准备还政于他,已经派人在菟裘(鲁国城市)修筑宫殿,打算退休之后就到那里去养老。子羽你说,那时候我再去看鱼,该不会有谁歪歪叽叽,发表长篇大论了吧?”
言下之意,拜托你就别操那份闲心了。
鲁隐公这番话说得很委婉。以他从政十余年的经历,他知道,如果把话说得太严厉,势必会得罪公子翚,很难说公子翚会弄出什么乱子来。
但是,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你是惹不起,躲得起;有的人你是惹不起,也躲不起。公子翚就是后一种人。
他回到家里一想,不对啊,如果息姑(鲁隐公)把这事给公子轨说了,等到公子轨即位,他还不第一个整死我?
公子翚越想越怕,干脆恶人先告状,转而跑到公子轨那里说鲁隐公的坏话。
“看这个样子,他是不愿意将国君的位子还给您罗……”公子翚意味深长地说。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东东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