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的历史由来及传说
2009年02月06日 11:10《百家讲坛》杂志 】 【打印

高句丽:并未远去的鼓角争鸣

在我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奇异的故事:

一个不堪日照的女子,曾经拼命躲避阳光的照射,可她越是躲避,那缕直勾勾的阳光就越是不依不饶,最终她还是被阳光“逐而照之”,并因此有孕在身。几个月后,她产下一卵,刀砍而不破,直到有一天放在温暖的地方,才有一个男孩破壳而出。这个生来“骨表英奇”、后来被称为“朱蒙”的男孩就是高句丽的开国之王。

不知是出于历史的风云际会,还是出自外人的误解,抑或是源于诸多印象的叠加,“高句丽”这三个不搭界的字,已被后人定义成具有多重含义的历史解读。它既是这个王国的名字,又是这个王国中占主体地位的民族的名称,同时高姓还是这个王国国王的姓氏。如果先拆开分析再连续地理解这三个字,它又有“建筑于高山上的城堡(即山城)”之意。难道这就是这个处于长白山深处的王国及民族独有的生存方式和性格特征吗?

由于这个民族几乎没有留下可以传承的信史,今天的我们只能从二十四史等史书中去寻找有关它的只言片语,可由于当时信息传播的滞缓,史官在述及这段历史时,往往带有极大的偏见和疏漏,以至于后人以讹传讹,想当然地把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与朝鲜半岛上的历史古国—高丽—混为一谈。

而实际上,高句丽兴起于公元前37年,彼时汉武大帝驱动金戈铁马荡平四夷不久;高句丽被灭是在公元668年,此时离不断向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兴师问罪的贞观皇帝去世也仅有20年。由此不难发现,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两个帝王,先后为高句丽的兴、亡奠基,所以在这个王国的血液中就始终流淌着向中原王朝俯首称臣的基因,于是定期拜谒、纳贡也成了他们一项不成文的基本国策。

但这一切在公元668年那个料峭的寒冬戛然而止,来自中土大唐的名将薛仁贵、李绩统率大军,直捣平壤,将高句丽这个顽挺了700余年的王国从地理版图上一抹而掉。可谁也不曾想到,250年后,一个叫王建的三韩人在开京(今朝鲜开城)被部下“黄袍加身”,建立了一个名为“高丽”的政权,正是这个带有复兴“高句丽”意味的名号,引发了1300多年后东北亚地区两个国家绵延不断的历史争议。

……

那么,在大多数人脑海中还仅仅是个概念符号的高句丽到底从何而来?它经历了怎样的兴衰演变?这个煊赫一时的王国及民族最后又到了哪里?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来探寻这个虽已消失但依然深深影响后世的王国以及它曾经创造的辉煌历史。

高句丽:一个阳光照出的民族

王海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强大的汉朝远征军水陆并进,攻灭了盘踞在辽东塞外多年的卫氏朝鲜政权及其附属国(其地约相当于今辽宁东部、吉林南部的部分地区和朝鲜半岛的北部),并设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个郡进行治理。众所周知,历史上的多数中原正统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实行的是歧视、镇压的政策,难能可贵的是,西汉帝国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在保持政治一统的基础上,少数民族首领们被册封为王侯,各民族可以在经济形态、风俗文化等方面获得相对自由的发展。在这种开明、宽松的民族环境下,边疆地区的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一些民族的经济、文化水平得到较大提高,而一些新的民族共同体也开始萌芽、形成,高句丽族便是其中之一。

神奇的民族诞生史

在鬼神、迷信思想盛行的中国古代社会里,民族的起源往往具有强烈的神话色彩。比如,一个叫做简狄的有娀氏部落女子,在河中洗澡时吞食了飞鸟掉落的卵并因此而怀孕,生下的孩子就是商族的始祖契。再如,一个叫做姜原的有邰氏部落女子,在一次外出时看见地上有一个巨人留下的足迹,心中怡然跃动便去踩了几下,结果却因此怀孕,生下的孩子就是周族的始祖弃(后稷)。那么,关于高句丽族的起源,有没有什么动人的传说呢?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