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千船沉银于四川彭山?曾挖出奇物(图)
2009年11月05日 10:10成都商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幸蜀峰挖宝位置望江楼下游

70多年前,张献忠藏宝图曾经出现在成都,并且有人按照这个图真的进行了挖掘,也挖出来了一些东西,可是这个工程在当年却被迫停止了,主持这个工作的人叫幸蜀峰。幸蜀峰,川军高级将领,主持1939年川军挖宝工程。在他临终之前,交给了自己儿子一份手稿,手稿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

幸蜀峰之子幸邦权说:“父亲要求我把它保存好,绝对不能遗失。在将来用得着的地方,我要拿出来,起到一定的历史作用和见证作用。另外就是不准转交给别人,更不能拿去卖了。所以我一直把它保存在我身边。”

从手稿的第三页起,幸蜀峰开始叙述藏宝图的来历。“一天,在四川共事的前辈江希曾突然请杨伯鹿吃饭。杨伯鹿感到十分疑惑。酒过三巡之后,江希曾就开始赞赏杨伯鹿品行忠厚,为人可信。随后江希曾取来了一个精致的小木箱,郑重地交给杨伯鹿道:‘这里面保存着我多年收藏的张献忠宝藏的秘密,先生为人忠厚,故特在我离川前交给你,以后遇有机缘,把宝藏开发出来献给国家。’杨伯鹿谨记这份嘱托,从不把资料示人。1938年12月,杨伯鹿认为,捐出宝藏的秘密,正逢其时。”这份藏宝图,打动了川军将领。他们立即出资组建挖宝工程队,而作为师长的幸蜀峰,就负责整个工程。“当时确定的工程技术负责人跟总工程师是杨永思,我父亲告诉过我,后来杨永思又根据这个藏宝图上的位置,自己再描绘了一张,就是挖掘开采的施工图。”幸邦权介绍:“父亲告诉我,他们的位置是在从今天的安顺桥向南面,顺江而下的四川大学和兵工厂之间。”

幸蜀峰所说的挖宝位置,就是今天望江楼下游这段长50米的锦江河道。成都民间有一句顺口溜,“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这句话讲的就是张献忠在成都藏宝的故事,据说只要能找到石牛和石鼓,就能发现巨额宝藏。

耗费大量人力 只挖到十几枚铜钱

1939年初的一天,传说中的石牛真的出现了。“消息传出,次日观众从早至晚,不下万人。”根据手稿记录显示,当天幸蜀峰当临时解说员,十分疲倦。但真的挖出了东西,情绪也很高。他记得当时还写过两句诗:“往昔歌谣原有本,白银预料藏此间”。

据手稿记载:“第二天又挖出了黑色的人骨,接着出现了一层厚厚的血砂,而当开挖进行到一半时,一组刻有‘张’字的石条赫然出现在眼前。这种种征兆似乎都预示着,宝藏就在这里。于是,在巨大的诱惑面前,挖宝开始不分昼夜地进行着。”

然而,雨季马上就要来临,锦江开始涨水,河水慢慢地逼近了工地。由于工地地势低洼,一旦渗水,工程就只能中断。于是,幸蜀峰决定暂停挖掘,先请物探专家确定这里究竟有没有金属物。然而,探测结果却给了幸蜀峰一个意外惊喜,因为就在挖掘点的正下方,发现了非常明显的异常反应,这意味着,此处肯定埋有大量的金属。这番话,让幸蜀峰更加坚定了挖宝的信心。但奇怪的是,不管怎么挖,巨额的金银却始终没有现身。但施工队却挖出了十几枚大顺通宝铜钱。连绵的阴雨,导致河水暴涨,并迅速淹没了工地。挖掘被迫中断,耗费了大量人力,宝藏却没有挖到,幸蜀峰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袁庭栋发现,手稿中的这些记录疑点重重,而最奇怪的是:尽管幸邦权一再肯定父亲亲眼见过,但这张外界盛传的藏宝图,却并没有出现在手稿中,甚至在幸蜀峰的行文中都没有明确提到此事。所谓藏宝图确实存在吗?如果答案不明确,那么这场惊动了军政两方的浩大工程,又怎么可能贸然开工呢?

省民俗学会副会长袁庭栋在档案馆发现一些线索,档案馆的姬处长取来了一份陈旧的档案,这份档案竟然是四川省政府淘江专卷,而且这份专卷里完整地保存着川军挖宝的所有官方秘档。在文件里,袁庭栋又一次看到了这个名字:杨伯鹿。原来,他就是淘江申请书的执笔人。

袁庭栋说:“看来这一部分是整个档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这个主事者向省政府报告,他们这个意见书,说了为什么要挖宝的理由,是为了支援抗战,为抗战提供财力。但是他并没有说他们有一张藏宝图,从头到尾都没说这个事,更没有把这个图附在上面。”

两份文件都没有说出“藏宝图”。随后的调查发现,石牛极可能是锦江水利工程的镇水之兽,但铜钱确实是张献忠政权所有。望江楼附近水下是否有宝藏?川军“挖宝”挖出的文物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也成为一个谜。(未完待续) (文稿由央视提供实习记者 王明平 整理)

张献忠   挖宝   河道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刘忠俊 蒋麟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