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文物普查队发现“清边壕”实为明代辽东边墙当地人介绍古时此处为牧马场
“清边壕”土路实为明代辽东边墙 ■盘锦市文物办供图
老百姓口中的“清边壕”实际为明代辽东边墙。
这是日前盘锦市文物普查队进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在盘山县境内的重大发现。
村民管土道叫“清边壕”
去年末,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在盘锦启动。
当文物工作人员来到盘山县胡家镇田家村时,68岁的赵福庆老人向工作人员提供了一条线索:村里有一条老道,“老辈人都管它叫清边壕!”
按照老人的指点,文物普查工作人员来到现场,沿途进行调查。
工作人员查阅了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档案。当时,记载“大荒镇后鸭场村清代边壕”,向西之后转向西北方向延伸。“档案中记载的清代边壕,与赵福庆所说的是一条道。”工作人员符宇告诉记者,此“清边壕”为明代古边道上分出的一条支线,其作用不详。
在这次普查中,经过大量走访调查,文物工作人员确认,老百姓口中的“清边壕”其实是明代辽东边墙。该边墙呈“V”字形,围在明代长城的西南方向。边墙上未发现有城门及烽火台等附属设施,全长约为43公里。
边墙已遭到严重破坏
据赵福庆老人回忆,在他十来岁的时候,还走过这条老边道,当时老边道有两三米宽,高出周围地面有一米多。
“至今,黑于村村内的老边道还在使用。”盘锦市文物办副主任杨洪琦告诉记者,现如今许多路段已经成为水田了。
据文物工作人员介绍,边墙荒废以后因其地势高、夯土实便于人车通行,被用作北镇县通往高升镇的道路。
如今的边墙,保存状况较差,大部分已被开垦为水田取土破坏,现仅存后鸭场村至得胜村、黑于村至北镇市赵屯镇两段。后鸭场至得胜村的5000余米柏油路建在边墙之上,宽约5米,高出周围地面约一米。
黑于村向西北过西沙河至北镇市境内,即西沙河西防洪堤坝段现在还能看出边墙的痕迹。黑于村村内段支线边墙现在作为农用道,宽约4米,高于周围地面一米。
边墙可能是马场围墙
据盘山县大荒镇后鸭场村71岁老人常国喻介绍,此边墙向南经过后鸭场村一个叫“小马场”的自然屯,听老辈人讲古时此处就为牧马场,新中国成立后仍在此处设立畜牧场。
常国喻的说法与胡家镇田家村赵福庆老人和黑于村一些老人所述一致,这里古时为牧马场,并且村中也有自然屯以马场命名。
文物工作人员认为,明代辽东边墙与明代辽东长城所圈“V”字形范围内土地,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湿地茂盛,水源充足,适宜放牧,辽东边墙应该是明代牧马场的围墙。
文物工作人员王冶告诉记者,这种判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文字记录。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