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船形古墓。
位于宜兴紫云山北地段惊奇地发现了11座神秘家族古墓群,这是考古专家近日对宁杭铁路沿线考古发掘接近尾声时报出的可喜成果。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联合无锡考古工作者对古墓群进行了挖掘,专家称,古墓群的时代从东吴延续至南朝。由于古墓在历史上曾多次被盗掘,因此墓中出土文物有限,虽然令考古人员期待的墓主身份,没有寻找到相关文字记载。
不过根据墓砖上的文字,考古专家推测,这些家族墓群可能与东吴名将陆逊有关联。
凤凰三年的纪年砖。
墓砖比南京明城墙砖还大
古墓深藏在半山中的一片茶园里,从东到西呈一字形排开。负责此处考古工地的南京博物院李则斌研究员告诉记者,这片古墓群,东边的时代要早于西边。从形制上看应属于同一个家族,而且是当时相当有名望的大族。11座墓中,至少有3座是东吴时期的。在李则斌所经历过的挖掘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古墓6米以上就算是大墓了,因为当时的国力较弱,不能像汉代那样盛行厚葬。而此次发掘的家族墓群基本都超过6米,其中规模最大的要数东吴时期,分前后两室,前室为方形,后室为漂亮的船形。其中第二座墓的长度超过10米,墓砖长46厘米,宽22厘米,比南京明城墙的墙砖还要大,墓主有可能是家族中身份最显赫者。墓砖上有明确纪年的墓葬有2座,分别是凤凰三年(274年)和建兴四年(316年,西晋的最后一年)。第三座墓的墓砖上有铭文“凤凰三年八月二日”、“海昌”以及青龙和朱雀画像砖。
凤凰纪年与陆家有关联
记者查阅史料后发现,曾打败关羽和刘备的东吴大将陆逊,早年曾在海昌(今浙江海宁)当过都尉,而他的儿子陆抗,恰好又是凤凰三年秋去世,这种巧合会不会暗示这批家族墓与陆氏有某种关联呢?不过,仅凭这些砖文还远不足判断墓主身份,铁证应当是记载墓主身份的文字。由于墓中只发现了三足青瓷砚和五铢钱等很少的文物,无法证明墓主身份。就在记者发稿前传来消息,考古队员又新发现了属于这个家族的5座南朝墓,给破解家族之谜带来了新的希望。
宜兴地方志专家表示,在“除三害”的周处周氏(西晋)之前,宜兴只有蒋氏可称江东大族,不过蒋氏家族墓在宜兴东南的都山,而不在宁杭线上的紫云山,这次发现,对宜兴士族的史料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王宏伟 蔡震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