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大省宝贝多 河南考古在全国的地位(图)
2008年04月22日 10:19中国经济网 】 【打印

我们常说河南是文化大省、文物大省。近日,又有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等5项发现入选“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不禁有人要问:河南考古,究竟在全国的地位如何?目前有多少人战斗在考古发掘的第一线?他们的生存状态又是如何?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河南八里岗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河南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城址出土的彩陶钵

河南地位:

全国考古界的“风向标”

在“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中,河南的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等5个项目不负众望,成功入选,占据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半壁江山。

回首过去,河南从“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开评的第一年——1990年就一直成绩不俗。到目前为止,河南籍“十大考古新发现”数量已高达32个,总量稳居全国第一。

对此,多年从事文物发掘领导工作的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深有感触。他说,18年来,能有这么多的项目入选,充分说明了河南是文物大省、考古大省,历史文化遗存丰富。

他告诉记者,河南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端地,正是由于80多年前三门峡渑池县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才正式在中国人文科学中增加了考古学这一学科。因此,河南的考古发掘工作长期都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是全国考古学界的“风向标”。

生存状态:

考古者经常住窑洞、山洞

作为文物大省,我省究竟有多少人正在从事考古工作?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

“如果把研究、服务人员全部算上的话,大约有6000多人。”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表示,作为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任务最重的省份,目前他们还承担着300余个项目的发掘重任,肩上的担子可不轻。

“远看像拾破烂的,近看像乞丐,仔细一问是考古队的。”有人曾用这样的语句来形容考古一线人员。陈爱兰告诉记者,考古发掘人员的工作、生存环境的确不容乐观。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李雅静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