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东与中国“第一号问题”
2006年11月07日 10:57南方周末投票数: 顶一下
相关Tag

改革开放之初,海外谈到中国贫困时,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数据:那时中国的国有资产,只有2万亿元人民币。同期海外华人的资产是4万亿美元,按当时比率,在理论上可以“购买8个中国”。几年间,国有资产从2万亿元一下子增加20倍以上,霍英东给国家领导人提出土地有偿使用建议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1年10月12日,一位中央领导到中山温泉宾馆视察。对着一片优美亮丽的新房子,霍英东跟他讲到住房问题:“人一出生,国家就欠他一套房。怎么得了?职工分了房,又不是自己的。工作一调动就要搬走,死后更不能留给儿女。每人一套房是国家的沉重负担。国家和个人,两头都难做。这是计划经济最不成功的一个例子。”霍英东向他当面提出搞商品房和土地有偿使用建议。

霍英东的建议,直到1988年才被正式接受。当时人大通过决议,土地有偿使用期限,定为70年。

霍英东关于内地应搞商品房和土地有偿使用的建议,其实早就向政府提出了。1979年广州市副市长林西率领旅游工程考察小组到香港考察。2月2日,林西在给广州市委焦林义书记的报告中特别写道:“霍英东先生等建议,目前有许多侨胞都想在广州购买住宅给亲属,而国内限于资金、材料不足,兴建速度慢。建议在港筹集资金,进口材料,在广州兴建房屋,然后在港出售,国家赚了外汇,满足了侨胞的要求,又减轻了广州住房的紧张,本息用补偿办法偿还。我们认为这个意见可取。”

可惜霍英东当时的建议如泥牛入海。林西等认为“可取”的东西,遇到巨大阻力。霍英东走得太超前了。

1988年3月人大正式通过70年土地有偿使用法案,4月海南建省,5月海南政府便传出与熊谷组合作开发洋浦的消息。但正式计划还八字没有一撇。1989年1月,5名老资格的全国政协委员到洋浦“考察”,公开指责洋浦租地70年给外商为“丧权辱国”的“新国耻”,是“何异引狼入室、开门揖盗”的“卖国”行为。随后在北京两会上更组织200余名委员联名向全国政协递交提案,反对“卖国”。于是,洋浦泡汤。处于海洋第一线,占有中国海洋面积2/3的海南省,就此错过了一个战略机遇期,至今仍处于后发地区位置。海南轰动一时要成为中国最大特区的热潮,被冻结了。

任仲夷曾在一次讲话中提到:1987年辽宁全省11个市、90多个镇,共有城镇人口1022万。解放30年来,共新建3200万平方米住房。人均只有3平方米,比建国初期的1952年少0.6平方米。

同一时间,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全国3.6,北京4.5、上海4.5、江苏4.7、广东4.6、河南4.2。有5个省在3平方米以下。跟世界水平比,差距更大。据国家建筑研究院情报所的资料,1975年前后的同一数据,罗马尼亚8,苏联7.1,日本10.4,法国13,联邦德国16,美国18。朝鲜也已经达到6。
任仲夷的上述讲话充分说明,住房状况非常困迫。不言而喻地,改革开放中的“房改”跟中国人关系极大;“土地有偿使用”对中国改革开放意义更大。

无论如何,霍英东的建议包含着巨大利益诱惑。对迟早要放下意识形态偏见的人是不可抗拒的。这是他的建议最终没有被卷走的原因。

霍英东关于土地有偿使用和搞商品房的建议,实际上到1989年之后,特别是邓小平“南巡”之后才被接受。自此,土地使用权交易、土地批租和城市土地储备等一系列制度以及“楼花”方法正式从香港引入。土地要素被迅速市场化。由此才产生一波一波土地开发热潮,在内地改革开放中引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以说,近20多年来,在对内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上,没有任何力量能跟市场化的动力相比;在市场化动力中,没有任何一项能跟土地与房产的作用相比。(据《南方周末》何博传/文)


 



   编辑: hunan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