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被误读的文化传播
2006年11月07日 10:51解放日报投票数: 顶一下
相关Tag

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不是赚钱,而是要建构真正的和平世界、和睦邻邦、和谐人生,使不同文化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不同个人之间通过文化沟通,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也许不从狭窄的赚钱目的出发,倒反而更能赚大钱。

●主持人:本报记者 杨 波

●嘉 宾:乐黛云(北京大学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

新闻背景:学者余秋雨日前发表评论称,中国在主流文化的外部沟通上有待改进。与一些发达国家请出全国一流的文化智者来设计自己国家的文化窗口相比,我们的文化输出常常变成一种制造概念的行政行为。结果导致交流不畅,误会频出。不少国际友人甚至发出如此感慨: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中国文化与所宣传的存在如此大的反差?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究竟“卡”在何处?

主持人: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文化方面的贸易逆差形势非常严重。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外国人不了解中国文化,并由此产生了许多误解。那么,文化产品的逆差现象,是由来已久,还是近年来的新问题?中国文化输出的真实情况到底怎样?

乐黛云:我想最好不要用“逆差”、“输出”这类商业概念来讨论文化问题。商业肯定就有盈亏,言及于此,大家无形中就会设一道心理防线。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不要一看到日本、韩国在文化产业方面赚了钱,就生出一种浮躁心理。钱不可不赚,但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从赚钱角度出发。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不是赚钱,而是要建构真正的和平世界、和睦邻邦、和谐人生,使不同文化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不同个人之间通过文化沟通,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也许不从狭窄的赚钱目的出发,倒反而更能赚大钱。关键是要对中国文化有信心。如果自己对自己都没有信心,你拿什么去向别人展示,怎么跟人家比?实际上,近年来,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方面是有很大改进,比如中国的很多艺术展在国外非常轰动,一些文化活动的策划也颇受好评,海外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与日俱增,以推广汉语文化为己任的“孔子学院”在全球遍地开花……这些进步都是不可抹杀的。

主持人:但是,还是有人批评当前文化输出缺乏感性形象,以至于造成一些文化误解;也有人认为,文化输出如果只重视低层次的实用文化,如杂技、武术、民俗等,而无视或抛弃了更高层次的思想文化和艺术文化,将走向另一个反面,即“文化产品的无文化”。您怎么看?

乐黛云:我们需要的不是单方面的文化“输出”,而是在既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基础上的文化对话。例如,“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情”在人类生活中的历史和地位,这些都是亘古不变的问题,而许多文化在不同时代都有各自不同的解答,通过不同文化的对话,就能增进相互间的感情和理解。在一次主题为“多元之美”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法国文化大师巴柔(Daniel-Henri Pageaux)教授特别提出:“作为中国文化的灵魂,‘和谐’概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的‘和而不同’原则定将成为重要的伦理资源,使我们能在第三个千年实现差别共存与相互尊重。”这种高层次的精神交流及其影响十分重要。

当然,文化交流是多层次的,有精深的理论思维,也有向大众推广的感性形象,乃至形象代言人。人的趣味是多种多样的,最不能搞单一化。不同层次的表演适合不同层次的受众。从这个意义上看,我认为余秋雨讲的有一定道理。我们要尽量让中国文化走到他种文化的最广大群众中去,不仅为其精英所欣赏,也要为其大众所接受。传播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譬如1998年北大跨文化中心与法国一个出版社合作,出了一套“远近丛书”,包括对生死、自然、智慧、梦、夜、情等问题的看法,共12种,每种由中国人和法国人各写一半,影响不错。又如2002年中央美院的楼家本教授在联合国举办的“中国神话艺术展”,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用雕塑、油画、剪纸等形式塑造的山鬼、嫦娥、女娲、颛顼等中国民间神话形象,都非常美,且融会了古今中外的审美趣味。可惜后来因为资金问题,未能到世界各国巡回展出,他所策划的“中国神话主题公园”也因此搁浅。这是很遗憾的事。

主持人:资金瓶颈的确影响文化传播,除此之外,比较突出的问题,大概要属文化的不自信。假如作一番梳理的话,可以发现,我们向国外推介的、为世界所熟知的文化,的确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人因此提出质疑:除了少林武术,除了红灯笼茉莉花,还有哪些值得称道的现当代文化可资推介?

乐黛云:传统文化有其延续性,它与现代生活并非完全割裂,而是深深浸润在人们骨子里的东西。今天世界眼里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是我们在继承和发扬基础上给出的现代解释。比如前面所讲的楼家本的艺术,就是从中国古代神话出发而引申出来的现代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神的现代描述。

传统文化中有好的东西,现代生活中也有好的文化,关键是看你怎样提炼之升华之推介之。比如神话,我认为是最能体现民族精神、最能叩响民族心灵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国的“创世纪”不是上帝创造一切,而是盘古开天地后的垂死化身———眼睛化为日月,骨血化为山川河流,赞美的是一种劳动创造和自我献身的精神;中国的治水不是靠上帝恩惠的诺亚方舟,而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这些好的精神好的东西是需要有人认真梳理并总结的。

再讲到现当代中国文化。很多人往往只看到一些消极因素,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现代生活犹如一座丰富的矿藏,只是没有很好地挖掘开采。我们几十年的社会文化实践有许多积极向上的经验积淀,如何总结这些探索的成果,化为优秀的文化作品,值得细细推敲。另外,在推介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宏观战略规划,提炼、包装、推介的次序不能乱。首先文化产品的“质量”要好,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是美的、能解决别人问题的。其次包装要好,要了解我们自身的长处,也要了解世界的需求和审美趣味。最后要有资金和政策的支持。钱要花在刀刃上,要有一套总的文化策划,而不能只是小打小闹,只顾着赚钱。从这个意义讲,我非常期待2008年北京奥运开闭幕式能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作更深的开拓,而不要只是关注那些浅显的、热闹的东西,要尽可能地将中国文化最美好最正宗的东西拿出来展示给世人。



   编辑: hunan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