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宇的论文: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研究
2008年03月25日 10:58文摘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毛泽东] [毛新宇]

作者简介:毛新宇,男,1970年1月出生,2000年9月师从于军事科学院刘国语研究员,于2003年7月获博士学位。

中文摘要

本文对毛泽东战略进攻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研究。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是一个极其严整的理论体系,既包括战略防御思想,也包括战略进攻思想。1936年毛泽东撰写了重要军事理论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其中全面论述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本来还准备专门写战略进攻等问题,后来由于西安事变发生,没有工夫再写,就搁笔了。解放战争中,他指挥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夺取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但关于战略进攻思想,他没写过系统的理论著作,而表现在大量的军事文电中。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毛泽东积极防御思想的研究较为充分,对战略进攻思想的研究则相当薄弱。这样,对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进行深入开掘和系统研究,构建其理论框架,使之形成完备的理论形态,就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一、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考察

学术界一种观点认为,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是随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而形成和并逐步发展起来的。这种观点不够准确。事实上,这一思想是随着中国革命战争的产生而萌芽,以后在战争实践中不断发展,到解放战争中期以后正式形成并走向完善。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初期,是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产生和初步探索时期。土地革命战争中,提出了“十六字诀”作战原则,形成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防御是为了反攻和进攻,这就包括战略进攻的思想要素。抗日战争中,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发展阶段,其中包含着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思想。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人民解放军实行积极防御同时,一再提出外线出击的设想,这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提供了基础。第二阶段,解放战争中后期,是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形成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形成完整体系并达到成熟。军事史学界经常把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以后,分为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三个阶段。实际上,这三阶段可以统归为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是战略进攻的高潮和延续。我们所论述的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就是从整体的高度和综合的意义上来阐发的。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是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在理论上进一步发展时期。我国确立并实行了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方针,这是攻防兼备的方针,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继续发展并在巩固国防、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二、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的理论内涵及特点

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它既反映了战略进攻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许多理论独创性。在军事指导方面,关于进攻时机:我军在总兵力尚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抓住有利时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并适时发起战略决战和追击,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关于进攻方向:转入进攻时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决战中首战东北;在各战场正确选择战役首战方向和战术突击方向,分批各个歼敌。关于进攻样式:转入进攻时实行无后方跃进,决战中断敌退路,打敌要害;追击中实行“大迂回、大包围”的方针等。关于战略协同:三军配合,两翼牵制,内外线呼应,各战场的配合等。关于作战形式:由大规模运动战向大规模运动战与阵地战相结合发展。在战略进攻中,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其精神实质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这表明人民解放军的作战指导原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08台湾大选凤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