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历史 > 历史研究 > 正文 |
|
核心提示:雨水至多只是这场浩劫的成因之一。雨水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江流不畅。黄万里谈到,修建于1958年、位于安康下游的丹江口水库,在此前的25年使安康下游河槽不断淤积抬高,“否则洪水再大也可以从宽深的河槽里排出去” 。也就是说,洪峰来临之时,江流不畅乃至下游倒灌,是安康几个小时内水位暴涨的主要原因。 |
1983年安康大水
对刘丽英来说,1983年7月31日永生难忘。
那时,安康的几条老街,大多是青石板铺就的;沿街的小店铺,也大多只卖蒸面、炕炕馍之类的地方小吃。在秦岭的隔绝下,这个陕南小城破败而闭塞,“去过一趟西安就算见识了大世面”。
她家在北小街7号,巷口有一个公用自来水龙头,“一担水卖一分钱”。从早到晚,成群邻居在这里排队挑水,伴随哗啦啦水声的,是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以及他们放肆而快活的哄笑声。在这样的背景中,刘丽英渐渐长大,“高中毕业,在印染厂当宣传干事,干部编制”。
从家里到印染厂,骑自行车大约15分钟。8点上班,5点下班,日子周而复始,每月工资是52元。此外,正是依旧沉闷、然而渐渐清新的年份,烫头发、喇叭裤、邓丽君的歌曲,乃至半秘密的舞会也悄悄蔓延进这个偏远小城,蔓延进她的夜晚生活。这大约就是1983年她的生活剪影。
倘若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1983年将是一个极其寻常的年份。是这场大水让她连同这个城,连同城中的十万乡亲,都死去了、随即又复生。
惊变
洪水的发作,几乎毫无征兆。
入夏以来,雨水断断续续,下了一个多月。安康城阴郁而潮湿,成片民居似乎散发着一股霉烂的味道,“一群群白蚁四处飞舞”;而城外,汉江水先是漫过鹅卵石河床,继而漫没了岸边的凄凄芳草。
“年年汛期,年年都是这个样。”二十多年以后,在灰色城堤上,75岁的池永兴大爷激动地指点着:“发大水的前一天,江水离这里还有七八米,怎么可能一夜之间涨得这么高?谁能想到第二天就会发大水?”
正因此,洪水发作的前夜,安康街市依旧太平。恰逢周六,入夜后不久,男女老幼纷纷搬一张板凳,到邻居家观看风靡一时的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在“排球凌空多有力”的歌声中,没有人意识到,一个城市行将沦亡。
天际又一次露出鱼肚白了。刘丽英记得,那一天上午,百货公司照常开门,和往常没有什么两样,“营业员态度很恶劣,爱理不理的”;而池永兴、冀东风等诸多市民则谈到,直到中午时分,安康十万市民还照常休作生息。
炊烟伴着雨水,笼罩在这个小城的上空。当天下午,一个小花絮继续烘托着无处不在的升平假象:这一天,一个大马戏团从河南巡回演出到这里,“大约有四五十个人”。搭好帐篷后,几个化妆小丑不顾无休无止的雨水,在繁华的巴山路一带散发宣传单。一时之间,大群孩子乃至一些闲汉远远地追随围观,场面热闹异常。
作者:
丁三
编辑:
刘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