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警察亲历的南京大屠杀:投江躲过扫射
2008年12月13日 13:48现代快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为何大多数日本人

对南京大屠杀“一无所知”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在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但对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很多日本人却闻所未闻。昨天,“南京大屠杀研究学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的新作《恶魔的吹鼓手与辩护士——战时日本传媒与南京大屠杀》正式发行,这本书第一次深入研究南京沦陷时期,日本媒体是如何充当吹鼓手和辩护士的。

捏造南京“祥和”

说真话还被判刑

“在日方当局严密控制下的日本新闻传媒,首先以大量的文字报道与图片报道,尽力掩盖日军攻占南京后实施大屠杀的严酷现实,却凭空虚构捏造出一幅社会秩序已迅速恢复、中国居民安居乐业的南京‘祥和’景象。这是日本新闻传媒在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第一项报道宣传内容。”经盛鸿告诉记者,为了彻底揭开“吹鼓手和辩护士”的丑陋面目,他重点搜集、研究了1937年10月~1938年3月的日本三大报纸:《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还找到了日军进攻南京期间创办的中文报《新申报》。

经盛鸿经过研究发现,在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的图片新闻对于大屠杀的报道更是检查严格。由于图片新闻比文字新闻更具体、更形象、更真实、更有视觉冲击力,而且能更快地为广大的读者群接受,因此日本各新闻传媒都十分重视摄影记者的作用,当时的日军随军记者,有很多是摄影师。《朝日新闻》连续多日集中以照片形式报道南京的“祥和”景象,1938年新年,《朝日新闻》发了半个版的图片新闻,总题是《共祝新年-南京与日俱增的中日亲善》:中国的修鞋匠主动热情地为日军修鞋,图片说明用的是“当兵的,过年啦,给你修修鞋吧”。还有一幅图的内容是:戴着红十字会袖章的日军卫生班成员在原外交部大楼里为收容的中国伤兵、俘虏进行治疗与看护的情景。照片的说明是“换上新纱布,好好过个年——军医部的活动。”

但实际上,这些图片是如何出来的呢?日本评论家森绅一一针见血地指出:“经过检定的照片才能得以公开刊行,所以只是宣传照片而已。”

不过,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也出现了一个敢于说真话的日本作者,“国内新闻报道都是假话,大本营发布的消息更是一派胡言。什么日本的战争是圣战啦,日本的军队是神兵啦,占领区是一片和平景象啦。但是,战争绝不是请客吃饭,而是痛烈的、悲惨的、无法无天的。”说这话的,用自己的笔写下真实场景的这个人叫石川达三,作品为《活着的士兵》。但是,这样一部作品在当时立刻引起了日本当局的震怒和严惩。作者被以“违反新闻法”被追究刑事责任,接受警视厅调查。1938年9月5日,石川达三被判监禁4个月、缓刑3年执行。这是日本侵华期间第一起也是最后一起“以笔取祸”事件。

但有时为了炫耀战绩,他们偶尔也会报道血腥的细节,比如日本报刊连续4次报道日军杀人比赛。经盛鸿说,日本各新闻传媒争先恐后地报道、吹捧日军在战争与屠杀中的“勇士”,目的就是为广大的日军官兵树立一个或多个学习与效法的榜样,以此鼓舞日军的士气与制造皇军所向无敌、战无不胜的神话,使整个日军更快地走向法西斯化,煽动日军官兵更多地杀害中国人民,然后在中国人民的鲜血和白骨上建立起日本的殖民统治。

意义重大

侧面印证了日军的残暴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认为此书意义重大,从侧面其实也印证了当年日军的暴行。

快报记者 毛丽萍 胡玉梅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毛丽萍 胡玉梅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