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2008年09月04日 08:54百家讲坛 】 【打印

  

  曾国藩对国内外形势能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主要得益于由他一手促成的洋务运动。

  在剿灭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他认识到取胜的关键,很大程度在于武器之精良。于是,曾国藩先是奏请咸丰皇帝支持湘军购买、装备西方新式武器,然后自己在安庆建厂制造火药、子弹,又创办军械所制造洋枪洋炮。中国没有主动向外国学习的传统,曾国藩创办中国最早的现代军工企业,算是开了一个先河。由生产弹药、造枪造炮,尔后又制造蒸汽机,建造轮船军舰。军械所先由安庆迁往南京,改名为金陵机器制造局,后又迁至上海,建成江南制造总局。随着规模不断扩大,一些相应的配套设施与发展需要的机构也在逐步完善。比如办洋务就得依靠新型人才,曾国藩慧眼识珠地引进了徐寿、华蘅芳、容闳等一大批精通西方洋务的精英。随着洋务实践的深入,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便显得十分重要,曾国藩组织大量人力物力,筹建翻译馆、印书处,通过外人口译、国人笔译的形式,翻译出版了以机械制造学为基础,涉及算学、化学、历史、地理、矿物学、天文学、博物学、医学、法律学、制造船学、水陆兵法等领域的西方大量科学著作,不仅培养了自己的科技人才,奠定了近代科学基础,对近代思想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正是从江南制造总局的这些译书中开始了解西学、认识西方。

  早期洋务运动中,曾国藩有一项可谓高瞻远瞩的规划,那就是选送幼童赴美留学,为中国培养真正的西学人才。自古以来,只有日本、朝鲜等国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从未有过堂堂天朝大国派遣人员远赴外夷学习之先例。可以想见的是,此项“中华创始之举”会受到多大的非议与阻力。曾国藩虽未见到这项计划的最后施行,尽管留美教育过早夭折,但其先进的教育思想功不可没,成为日后大规模留学运动的先声与基础。另外,他选派的120名留美幼童,涌现出了铁路专家詹天佑、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外务部尚书梁敦彦、民国总理唐绍仪等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政治家等各种专业人才。

  曾国藩的洋务运动思想,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学习西方而不受制于西方。清廷曾出巨资向英国购买船炮,组成了一支由英国皇家海军上校阿思本为总指挥、英国海军官兵600余人为雇员、大小船只共八艘的中国现代化舰队,以帮助镇压太平天国。时任清朝海关总税务司的英人李泰国未经清廷同意,与阿思本签订私下协议。该协议认定阿思本不仅为舰队总司令、所有官兵听其调遣任用,而且除接受中国皇帝的诏令外,不接受中国其他官员命令,即使皇帝命令也由李泰国转达,而李泰国对中国皇帝的命令又拥有否决权。面对英人控制中国军队的野心,积极支持购买舰船并打算将这支舰队的指挥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曾国藩,为避免日后产生喧宾夺主、受制于人乃至其他不堪设想的后果,不得不采取“断臂”措施,马上上书朝廷,要求即刻解散阿思本舰队。清廷为此白白损失了66万余两白银,但从维护国家主权的长远利益出发,这又是十分值得的。由此也可看出,曾国藩背负“汉奸”、“卖国贼”的骂名是何其冤枉!

  

  曾国藩之所以毁誉有加,与其行事难脱干系。在湖南长沙帮办团练时,他坚决镇压各地会党组织,对那些抓来的所谓会党(实则农民),动不动便“就地正法”,显得相当残忍。他成立的审案局在短短四个月之内,便“立予正法104人,立毙杖下两人,监毙狱中31人”,这还不包括他指令湖南各县就地处死的92人。湘军攻陷安庆后大量杀俘、占领南京后烧杀掠抢等残暴行为,曾国藩也负有不可推卸之责。由他倡导实行的军队私有,最终演变成北洋军阀的地方割据势力,相互间长期混战不已,弄得国力衰竭、民不聊生。追根溯源,曾国藩显然难逃其咎。

  就个体生命而言,曾国藩是一个相当矛盾的统一体。他严肃刻板,却又显得幽默风趣;他推崇仁爱,却滥杀无辜;他提倡清廉,却对部下的贪赃枉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拥有一支虎狼之师,却以愚忠自剪羽翼,结果受制于清廷……特别是面对先进的世界文明大潮,曾国藩以其远见卓识,奋然投身其中:第一个上奏提出“师夷智以制船造炮”,第一个造出轮船,第一个派人出洋购买成套“制器之器”,第一个提出“官商督办”,第一个上奏提出派遣留学生计划……然而,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他又是一个相当守旧之人,他所坚守的传统文化,并非全是精华,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应该丢弃的糟粕。比如对西医没有正确认识,子女请西医给夫人看病,他心中便十分不快;对厘税征收工作,他坚决反对按照西方的科学管理方法进行;他主张引进翻译西方自然科学,但对其政治制度、思想体系方面的内容,却视而不见。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曾纪鑫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