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带病提拔并叫板毛泽东 王明有什么国际背景?
2008年12月31日 14:03天天新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毛泽东] [中共]

王明曾试图挑战毛泽东的领导权

王明具有国际背景,几乎人尽皆知。但是,他到底有什么国际背景,目前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王明是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红人”,深得信任,因此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很大;另一种说法则是,共产国际领导人对王明很有看法,有许多批评。那么,王明与斯大林、共产国际的关系究竟如何,应该如何评价王明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关系呢?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

王明上台根本点不在米夫

1931年1月7日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原为一般干部并受过多次处分的王明一跃进入中共中央,成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一说随后又补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开始了王明路线统治全党的时期。

许多论著把王明的跃升归结为米夫的赏识,说王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与时任莫斯科中山大学副校长的米夫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成为米夫的亲信,并在米夫的全力支持下,甚至是一手策划和操纵下,王明得以平步青云,进入中共的领导核心。这种说法似嫌简单。

因为王明上台时,米夫只是共产国际一个派出机构——远东局的负责人,而撤免、任命一个国家共产党的领导人是一件大事,不是远东局所能解决得了的。并且,共产国际有一套十分严密的决策体系和组织程序,一些决策包括任命领导人员需要经过许多层次和关节,如王明、康生出任中共驻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就是经过共产国际执委会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研究决定的。所以,像更换中共中央领导人之类的重大事项,绝非如米夫这样一个派出机构领导人所能决定的。

事实上,王明上台是共产国际许多领导人的意见。因此,从现象上说,王明上台有米夫大量活动的影子,但根本之点不在米夫。说米夫安排或任命王明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核心,担任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党的领导人,颇不周全。

另外,虽然王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成绩突出,在米夫等学校领导和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并在米夫的安排下,参加了中共六大,在米夫出使中国时担任了翻译,给共产国际一些领导人留下了印象,但这样一个“好学生”的影响和基础性工作的经历,只是为王明后来的活动(如他与米夫的经常性的联系,互通信息)和上台打下一定的基础,并不足以使共产国际领导人把他推上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高位。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王明1929年春回国后,并没有担任党内的重要职务,而是先后在中共沪西区委做宣传工作、在全国总工会宣传部主办的《劳动》三日刊当编辑等。他与米夫的关系及其此前活动留下的影响没有显示作用,起码可以说并没有引起共产国际对他使用情况的干预。

“立三路线”时期表现突出

毫无疑问,王明上台具有明显的共产国际的背景,而这种国际背景作用的凸显,与李立三冒险错误的出现与克服的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930年6月开始的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严重地损害了中国革命,同时严重地冒犯了共产国际。李立三违抗共产国际的领导,挑战共产国际的权威,主张挑起国际战争并把苏联卷入战争。这引起共产国际对李立三的极大不满,提升了李立三错误的性质,说“立三同志的路线,就是反国际的政治路线”,“立三路线”的实质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反列宁主义的”,“立三同志,用自己的路线去和国际执委的政治路线互相对立”。

瞿秋白、周恩来衔命回国纠正李立三的错误,但他们根据7月23日共产国际执委会政治书记处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国问题议决案》,对李立三错误的定性和处理都比较平和,仍保留了李立三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并三次“请求共产国际执委会允许李立三同志不去莫斯科”,这同样引起共产国际执委会的不满。

12月12日至15日,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召开的扩大会议上,“所有负责同志和代表都严厉批评了李(立三)的错误和(中共中央)三中全会”。于是,决定改组中共中央。12月18日,共产国际执委会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致电共产国际远东局,指示召开中央六届四中全会,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修改和批判三中全会的决议,制止斯特拉霍夫(指瞿秋白)的两面派行为和消除宗派主义”,“应该取消三中全会进行的把李立三的支持者拉进中央的补选,鉴于斯特拉霍夫的调和主义和两面派行为,应该把他赶出政治局”,“用新的力量补充中央委员会”。

这种对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原有主要领导人的否定,为王明上台提供了客观条件。而王明之所以被看做“补充中央委员会”的“新的力量”,主要因为他在“立三路线”时期的表现。这个时期,王明有一系列给米夫的告状信,把他与向忠发、李立三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分歧、矛盾和互相之间的冲突,他对共产国际的忠诚,告诉给了共产国际领导人,使其在共产国际加分很多。所谓王明的国际背景由此建立,其原与米夫的密切关系的作用因此凸显出来。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