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清回忆录谈中国发展航母内情
2008年03月17日 07:43千龙新闻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中共]

航空母舰的应用,是20世纪舰艇发展的伟大成就。我国对航母作过可行性研究,我也为此做了一些工作。

早在1970年,我还在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时,就根据上级指示,组织过航空母舰的专题论证,并上报过工程的方案。后来到总参谋部工作,在1980年5月访问美国时,主人安排我们一行参观了“小鹰”号航空母舰。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科技人员首次踏上航空母舰。上舰后,其规模气势和现代作战能力,给我留下了极深印象。

可以说,正是航空母舰的出现,把海战的模式从平面推向了立体,实现了真正的超视距战斗。自它问世以来的80多年间,几经波折,最终发展成为今天这种舰机结合、攻守兼备、机动灵活、坚固难损和高技术密集的多球形攻防体系。今天,它不仅是一个强有力的战术武器单元,是海上作战体系的核心,也是一个能抛核弹的战略威慑力量。在世人眼里,它被视为综合国力的象征。它的存在与发展,也是各国军事战略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以往,我只是从“外围”观察和思考航空母舰问题,1982年,我当了海军司令员,航空母舰在我心头的分量,自然大不相同了。我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随着海洋开发事业和海上斗争形势发展,我们面临的海上威胁和过去大不相同,要对付具有远战能力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舰载航空兵。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海军的实力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我们的海防边疆辽阔,却只有中小型舰艇和短程岸基航空兵,一旦海上发生战事,有时只能望洋兴叹。发展航空母舰,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可是很遗憾,当时国家经济力量不行。1984年初,在第一届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上我讲过:海军想造航母也有不短时间了,现在国力不行,看来要等一段时间。

两年后,听海装(编者按:海军装备部)领导汇报工作时,我又一次提到:航母总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总要考虑;发展航母,可以先不提上型号,而先搞预研。我说,苏联搞了30年。开始,在造航母上也有不同意见,苏共中央不下决心干,但是苏联人民要航母,不久他们还是干起来了。现在看来,防御也需要航母。我的这些想法,海装领导很快向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做了传达,并一同开始了组织论证工作。

1986年8月,听海装和论证研究中心领导汇报工作,我向他们交代了开展航母论证的任务。我说:“航母怎样造法,是海军全面建设的事;是直升机航母、护航航母分步造,还是直接造护航航母,要好好论证一下。”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