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毛泽东的一段乞丐生活
相关标签: | [毛泽东] |
1917年,我在楚怡中学任教,毛泽东仍在第一师范读书,常来找我聊天。
“假期怎么过?”毛泽东问道,“你有什么打算呢?”
“我有一个新计划,决定做一段时间的乞丐。身上一个钱也不带,去作长途旅游,吃、住问题,打算用乞讨的方式来解决。”
毛泽东很是激动,“我可以和你一起去吗?”他问道。
“当然可以。”
一天清晨,我们就踏上了通往宁乡县城的道路。我们边走边谈,过了漫长一段时间,我们感到很饿。
毛泽东说,“我们开始行乞吧,我已经饿得要命了。” 毛泽东问路旁小食店的女人,“你知道附近有读书人家吗?”她说:“在小店后面住着一位姓刘的老绅士。”
“润之,”我嚷道,“刘先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了!”我们走到一座堂皇的住宅前,敲门。刘翰林终于走出来了。他年约70岁,他带着惊奇的眼光注视着我们。当他明白我们的来意后,过了一会儿,他爽快地给了我们一个红纸包。我们向他告别之后,打开纸包,一下子富了起来,纸包里有40枚铜板。
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小食店,不一会儿就饱餐了一顿,每人只花了4枚铜板。
后来,我们沿路乞讨,农舍相隔二三里,讨到的只是些冷饭冷菜,半饥半饱的。我们深深感到,讨饭与在饭馆里吃饭是何等的不同!
我们来到了沩山,找到一户人家,一对和善的老夫妇给了我们足够的饭菜。老人对我们说:“你们两个小伙子看上去决非乞丐,可为什么以乞讨为生呢?”
“我们家境不好。” 毛泽东答道,“但我们想旅行,因此惟一的办法便是一路乞讨。”
他说:“当叫化子没什么不好,叫化子总比强盗好得多!”
“叫花子是最诚实的人,”我辩解道,“甚至比做官的都要诚实得多。”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