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苏联的军事合作:冷战中的社会主义盟友
2009年06月26日 10:08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40年代后半期,苏联与中共建立了在满洲实行军事合作基础上的相互信任。莫斯科表示,它准备将军事合作问题作为两国关系中一个独立的重要问题来考虑。毛赞同。有一点很清楚,即50年代这两个共产党国家的军事合作是在和平时期,而不是在战争状态下开始发展的。

这里可以谈几个影响莫斯科做出与中国进行军事合作的决定的重要情况。

首先,苏联注意到中国军队的军事训练水平很差。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在1954年12月24日与刘少奇会谈时说:“苏联军事专家对我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些部队的指挥员不是其所辖兵种的内行。比如,有些空军战斗团的团长没有当过飞行员,而炮兵团的军官没当过炮兵。”“刘少奇同志说,中国的指挥员也应该接受培训,以便他们能够管理机械化的部队”。在与苏联大使坦率的谈话中,中国高层领导人并不掩盖人民解放军在军事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中苏之间发展军事合作是在大陆与台湾保持战争状态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有着特殊的含义。一旦苏联公开援助中国,就意味着与美国开始冲突。朝鲜战争之后,亚洲出现了脆弱的和平,这种情况足以表明苏联面对国际社会的不利状况。此外,当时苏联新领导人公开宣称要致力于缓和。这就是说,与中国的军事合作只能秘密地进行,而不给西方有谴责苏联企图发动新的战争的借口。或许,这也能解释苏联大使与中国高层领导人会谈时所用的那种语调了。

刘少奇在1955年2月28日与苏联大使尤金会谈时这样说:“中国的远程火力可以打到这些岛屿(马祖和金门),但是我们现在不打他们,因为在布置这些武器的附近地区,既没有铁路可运送武器和弹药,也没有飞机场可停降飞机,以便利用空中火力来支援地面炮火的打击。现在铁路和机场正在建设中。先让蒋介石的追随者在那里呆一段,以后他们一个也跑不掉。如果现在增强炮火,他们就会跑掉的。”从会谈的内容可以知道,尤金大使听取了刘的谈话,但未做出反应。随后,他将此次谈话记录呈送莫斯科,也未作任何附加评论。

第三,莫斯科打算把双边的军事合作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中苏友好互助条约中关于旅顺和大连港的协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涉及到两国间的军事合作条款,这可以用来作为双方接触的模式。

根据1950年签订的这一条约,中苏同意采取所需的一切的手段,制止由日本及其盟国发动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破坏和平的侵略行为。当条约的一方受到日本或其盟国攻击,进入战争状态时,另一方立即采取军事或其它任何有利的方式来进行帮助。

在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特殊政治环境下,莫斯科实际上成了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独立的担保人,并在中国受到可能的侵略时,成为它的保护伞。此外,按照1950年的条约,一旦远东发生战争时,苏联的军队和军用物资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这样实行了几年,在1957年,苏联外交部远东司建议修改这一条款,因为这是一种“单边原则”。

远东在1945年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日本战败,推翻国民党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组成毛领导的中国新政府等等),这使中苏双方在像中长铁路、旅顺港这些问题上,有可能建立一种不同以往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合作关系。

苏联政府通过了无偿移交该铁路和与铁路相关的全部财产的协定。协定涉及到苏联军队从双方共用的旅顺海军基地撤出和移交基地设施的问题。莫斯科并不急于撤出军队,认为还需要签署一些文件来确认双方的立场(于1954年10月签订)。1955年2月中国政府建议苏联军队从辽东半岛撤出,莫斯科考虑了几个月后,于1955年5月撤出。

1950年2月14日,签订了苏联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贷款协定。此项贷款规定苏联在5年内将提供相当于这一数额的设备和机械。中国政府同意从1953年起,用10年的时间偿还。

在1952年8-9月周恩来访问莫斯科期间,作出了组成一个接管长春铁路委员会的决定(苏联共用的中东铁路是在1952年底完全交给中国的),延长共同使用旅顺港海军基地协定的原因是由于远东的紧张局势。双方还签订了建设穿越蒙古连接中苏的铁路。

斯大林之后:方向一致的新道路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的外交政策有了一些变化。但没有立即发生后来所谓的“非斯大林化”。这些变化是,重新确定苏联自20年代列宁在世时开始的对东方、中国和印度的政策。苏联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发展至少有两个主要方向。这两个方向都直接涉及到中苏关系。

第一个方向的拥护者(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是其中之一),虽然原则上意识到“冷战”状态需要“突破”,但仍然坚持从这样一种事实出发,即基于内部斗争将继续存在和不可避免的思想,苏联外交政策的总路线应该保持不变。尽管苏联领导人宣称“社会主义将取得最终胜利”,但苏联仍然是脆弱的,比以往更需要加强其社会主义阵营中的领导地位。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