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决战自济南揭幕 山东人民群众热心支前(图)
2009年06月24日 11:22北京晨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1948年秋,全国解放战争进入了第三年,中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从9月开始,人民解放军先后在东北、华东、中原、华北和西北战场上,发起规模空前的秋季攻势。秋季攻势的一个重要战役是夺取济南。

“金城汤池”重兵驻守

济南是津浦、胶济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和连接华东、华北地区的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由于其城防十分坚固,被国民党军队视为“金城汤池”。作为国民党借以支持其华北残局的战略要地之一,济南守敌有3个整编师9个旅,另有5个保安旅共计11万余人。蒋介石为了屏障徐州,阻隔华东、华北两大解放区之间的联系,同时钳制华东野战军,使其不能顺利南下,拒绝了美国军事顾问团“退出济南,把军队撤至徐州”的建议。为了固守济南,国民党军在日伪原有工事的基础上,进一步修筑了坚固的防御体系。同时,将青岛的整编第32师第57旅和徐州的整编第83师第39旅空运至济南,还拟将徐州第2、第7、第13兵团主力约17万人由徐州北援济南。另外,还决定集中战斗机162架、重型轰炸机42架进行空中支援。

精心部署围点打援

中共中央军委于1948年8月12日批准了华东野战军前委呈报的围点打援的作战方案。随后,中央军委又多次指示,此役关系甚大,华东野战军必须集中全力,以20天至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战役任务。整个攻济战役由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委粟裕统一指挥,攻城部队统一由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华东野战军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指挥。

8月下旬,华东野战军前委在曲阜召集纵队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作战会议,制定了详细的攻济打援作战方案。计划以总兵力的44%,约14万人组成攻城集团,由许世友、谭震林和山东兵团副司令员王建安指挥;以总兵力的56%,约18万人组成阻援、打援兵团,打击、阻隔从商丘、砀山、徐州等地来的敌方援军;第11纵队和各军区地方武装在广大民兵配合下,积极向当面之敌出击,破坏津浦路、陇海路,以牵制敌人,配合主力作战。9月2日,中共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一作战方案。

人民群众热心支前

济南战役的胜利与山东人民的大力支援是分不开的。

9月上旬,山东解放区各地普遍组织好了常备和临时担架、运输支前民工队伍。支前民工们一般都按500副担架或500辆小车或500名挑工组成一个大队,配属一支部队随军行动,担负军粮、弹药和伤员的运送任务。战役期间,全省共出动支前民工51.4万人、小车1.8万辆、担架1.4万副。

同时,解放区群众还积极地为解放军捐送粮食等物资。在预征粮食时,广大群众得知解放军要攻打济南,响亮地提出“要粮有粮,要钱有钱!”“打开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等口号。人民群众表现出了支援革命战争的极大热情,共为战役筹粮1.6亿斤。按当时参战部队和支前民工的吃粮人数计算,这些粮食可以供应两个月。同时,解放区群众还为攻城打援部队筹集来4.6万余块门板、7.9万余条麻袋、5万把铁锨和铁镢、5.7万根杆子等大批物资。

历时八天攻坚胜利

9月9日至13日,华东野战军攻城西集团军分别自济宁、汶上及泰(安)莱(芜)地区向济南隐蔽开进。同时,攻城东集团军主力也到达济南东郊。16日始,攻城部队冒着敌机的轰炸发起全线进攻。22日下午6时半,攻城东、西集团同时发起对外城的攻击,各纵队在炮火的掩护下,向外城勇猛突击,至23日下午,外城全部被攻占。随即,向内城迅速发动猛攻,并与敌军展开激烈巷战。至24日黄昏,整个战役历尽八昼夜激战,最终胜利结束,共歼敌10.4万人(内有2万人起义)。

随后,山东全境基本解放,这也使得华北和华东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消除了华东野战军南下的后顾之忧。

济南战役的重大胜利,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国民党军队坚固设防、重兵据守之大城市的先例,进一步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士气,严重打击了国民党的重点防御计划,并从根本上动摇了其据守城市进行顽抗的信心,使蒋介石以大城市为主的“重点防御体系”开始崩溃。

中共中央在9月29日致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的贺电中指出:济南战役“是两年多革命战争发展中给予敌人的最严重的打击之一”。这一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序幕。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赖生亮)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赖生亮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