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公里的"丈量" 明长城8851.8千米的背后(图)
2009年05月22日 09:18北京青年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辽宁境内明长城墙体已"消失"500公里 新华网

明长城芦梁山段主体结构严重损毁。新华社 李睿/摄

这是青海省大通县境内的明代长城遗址。新华社 杨寿德/摄

■手记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文化遗产报道的记者,我有幸一次次走近长城。山海关的雄壮、迁安“水下长城”的凄美、固阳秦长城的古朴、抚宁明长城的险要……向我呈现了长城的不同风貌。观看地图上的长城,感到长城像一束敏感的神经,从历史记忆深处蜿蜒着伸向当代。

很少有文物像长城这样承载了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解读长城,不仅要从观念的层面入手,也离不开物质层面的探究。但是长城太大,以至于我们无法把它看清楚。“你知道长城有多长?”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就把我们问得张口结舌。所幸的是,这个类似“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得以在我们这个时代揭示。2006年底,国家文物局联合国家测绘局开展长城资源调查。今年4月18日,两部门共同发布“明长城长度为8851.8千米”。这个一目了然的数字其实凝聚了众多人的心血与汗水。

■文物部门定性测绘部门定量

■明长城东起辽宁丹东虎山而不是山海关

■测量发现,明长城比文献记载长出2000多公里

■明长城测量之后还要测量秦汉长城和其他时代的长城

■网上数字长城建立之后,人们就可以一日“看”遍长城花

重新认识长城

■受访者: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 董耀会

■整理/李艳

明长城的东端起点是辽宁丹东的虎山:《明史》记载明长城“东起鸭绿,西抵嘉峪”,也就是说在山海关外面还有一段长城。这段长城到后期主要是防御后金的,满族入关后就不再提这一段长城了,特别是修造了柳条边后,开始采用“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说法,而且那段长城在修柳条边的时候也被破坏了。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形成了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认识。1990年,考古工作者经过踏勘、考证,最终确定明长城东部起点在辽宁省丹东市虎山乡虎山,但这个认识在社会公众中还不普遍。这次明长城测量是从鸭绿江边的虎山长城开始的,以国家行为明确了长城的东端起点。

明长城比文献记载长了2000多千米:这次测量的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比明代文献记录的12700多里长出2000多千米。为什么多出2000多千米?我想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这次测量把山险墙的长度也纳入了。山险墙是否是长城的一个组成部分过去有很大争议。很多专家学者提出长城首先应该是人工建造的,按照这个定义,山险墙就不算长城了。历史文献记载的长城实际也不包括山险墙。为什么其他地方修墙这儿却不修墙呢?因为这里地势陡峭,人们利用了这些山险,所以山险墙应该属于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不纳入长城的范围,长城的整体面貌就反映不出。另外,这次普查把青海的一段300多公里的明长城也纳入了。这段长城是明嘉靖年间修建的,也是为了防御蒙古族,它虽然不属于九边(明朝将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区进行防御,即九边重镇)防御体系,其修建时期和防御对象却是一样的,但是明朝的文献都没有把它纳入12700多里的明长城中。这次普查首次把它纳入明长城中。

长城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长期以来人们说起长城都认为墙体才是长城,实际上与长城相关的很多设施,比如关隘、城堡、烽燧、壕堑都是长城防御体系的组成部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过去仅停留在研究者的范围内,并没有被更多人认知。很多人没有把长城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明长城调查不仅调查了墙体,还对长城的相关设施进行调查,这就以国家行为向社会宣示长城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今后我们的保护也将是全面、整体的保护。

长城有了新内涵:长城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专家学者对此各有说法。随着调查、研究工作的逐步开展,我们离长城的最终定义将会越来越近。这次明长城调查把山险墙也纳入其中,就明确地向社会表明山险墙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山险、河险是修建长城的一种重要方式。这将对长城的定义产生很大影响。今后对长城的定义应该不仅以“人工构造的建筑物”为标准,也包括人们对自然条件的利用。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李艳 组稿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