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帝国西迁史:一个强盛草原帝国的突然衰亡
2009年04月07日 09:46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唐朝]

 

长期以来,中外学者一直对唐开成五年(840)回鹘西迁之事有着不同看法。唐宋时期官修正史分别记录其事如下。《旧唐书 回纥传》:"有将军句录莫贺恨掘罗勿,走引黠戛斯领十万骑破回鹘城,杀厂盍馺,斩掘罗勿,烧荡殆尽,回鹘散奔诸藩。有回鹘相馺职者,拥外甥庞特勤及男鹿并遏粉等兄弟五人、一十五部西奔葛逻禄,一支投吐蕃,一支投安西。"《新唐书 回鹘传》:"诸部溃,其相馺职与厖特勒十五部奔葛逻禄,残众入吐蕃、安西。"《资治通鉴 唐纪62》:"回鹘诸部逃散。其相馺职、特勒厖等十五部西奔葛逻禄,一支奔吐藩,一支奔安西。"《旧唐书》与《资治通鉴》记载一致,但"(一)十五部西奔葛逻禄,一支奔(投)吐藩,一支奔(投)安西"一句语意模糊。《新唐书》对《旧唐书》进行了修订,改成"残众入吐蕃、安西",语意倒是清楚,但学人据此得出的西迁回鹘析为三支、主力一支迁至七河葛逻禄领地的结论,目前还缺乏可靠史料的有力支持。否认回鹘曾经西迁七河流域的学者,先后提出许多依据论证西迁回鹘只是在东部天山地区(今新疆境内)活动,然而对三部正史中"西奔葛逻禄"一说又难以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拟对回鹘西迁诸事再做探讨。

一、西迁之前的西域政治格局

对回鹘西迁的不同认识,除源于史料简约、错漏之外,与学人对840年之前半个世纪的西域形势的不同认识有关。回鹘西迁西域,与9世纪前半叶漠北回鹘汗国的经 营战略和由此导致的东部天山地区的政治格局有直接关系。自8世纪60年代吐蕃攻占甘、凉等河西重镇以后,唐朝安西、北庭两府辖地已成西陲孤地,唐军一直依靠漠北回鹘的支援以抗吐蕃,西域赖此驻守了20余年。然而,贞元五年(789)吐蕃与葛逻禄联兵进攻北庭,西域形势为之大变。北庭之战的爆发,不仅造成唐朝势力很快退出西域,也使已经迁居七河流域的葛逻禄部正式加入了回鹘、吐蕃争雄天山南北的角逐,两方三角的政治格局开始确立。

起初,回鹘与葛逻禄保持着通和关系,但因回鹘对葛逻禄和沙陀、白服突厥"肆其抄夺",造成各部不满。吐蕃乘机"厚赂见诱",使葛逻禄等转而与其结盟。贞元五 年(789)岁末,吐蕃率领葛逻禄、白服突厥大举进攻北庭,大败回鹘大相颉于迦斯的援军,第二年(790),攻克北庭。当年"秋,颉干(应作于)迦斯悉举国兵数万,将复北庭,又为吐蕃所败。葛逻禄乘胜取回鹘之浮图川,回鹘震恐,悉迁西北部落于牙帐之南以避之。"回鹘在西域遭受重挫,吐蕃势力则迅速扩张,很快蚕食掉唐朝西域的辖地。和田出土的唐代汉文文书最晚的纪年是贞元六年(790)十月四日,于阗陷于吐蕃或在此后不久。《资治通鉴》(7522页)记北庭失陷后称"自是安西阻绝,莫知存之,唯西州之人,犹固守焉",表明唐廷已无安西各镇的消息, 正史中确实没有其余三镇陷落时间的记载,西州陷蕃晚于北庭,敦煌出土的P.3918(2)号文书《佛说金刚坛广大清净陀罗尼经》的跋文为"西州没落官、甘州寺户、唐伊西庭节度留后使判官、朝散大夫、试太仆卿赵彦宾"于贞元九年(癸酋岁)所写,跋文中有"其经去年西州倾陷,人心苍忙,收拾不着,不得本来"一句,从跋文判断,这个甘州寺户赵彦宾是" 去年西州倾陷"以后被掠卖到甘州的,"去年"即贞元八年(792),西州陷蕃。

短短数年间,吐蕃、葛逻禄连败回鹘,接管了原来唐朝所辖的几乎整个东部天山南北地区。学界有种观点认为,回鹘不久展开反攻,夺回北庭并重新控制了天山北部。这主要是将《九姓回鹘可汗碑》第15行收复 北庭的记载比定在怀信可汗(795-805年)即位前后并参以汉文史籍所得出的结论。笔者认为第15行所记收复北庭之事发生在保义可汗即位之初(下文论 述),而汉文史籍的记录也有问题:《旧唐书 回纥传》记贞元七年(791)"八月,回鹘遣使献败吐蕃、葛禄于北庭所捷及其俘畜。先是,吐蕃入灵州,为回鹘所败。"《唐会要》卷98和《册府元龟 外臣部 交侵》也记同年九月回鹘遣使献俘,似乎回鹘在北庭又赢得了胜利。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