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抗战] |
核心提示:5月1日,第五军杜聿明决定突围回国,直奔云南。然而中国远征军回国的道路已被日军切断。面对日军的严密封锁,杜聿明无计可施,下令远征军部队各寻生路。他自己率领一万三千人的部队,闯入被当地人称为“绝地”的野人山,希望能绕路回国。 当时,有1500名伤兵实在无法随军长途跋涉,从大局着想,他们留在了莫的村堪迪佛塔旁的医疗站。但也不愿受被日寇俘虏之辱,慨然于5月21日凌晨集体引火自焚,含恨而终。 |
1941年 18岁,随中国驻缅甸军事代表入缅,组织“华侨抗日志愿队”并任队长,协助英军作战;
1942年 19岁,被远征军的总指挥官史迪威将军点名担任其联络参谋兼警卫队长;
1945年 22岁,亲身经历中国战区日军从芷江洽降到南京签降的全过程。
1949年 26岁,跟着国民党部队去台湾;
1954年 31岁,听从爱情召唤毅然回到南京……
86岁的王楚英,他的“时间简史”就是一个传奇。
乡村教师的梦想破灭
1923年,王楚英在湖北黄梅一个普通家庭呱呱坠地。
家里很穷,但王楚英的父母却省吃俭用把他送到了私塾学校,“那时不像现在,没有正规学校的,私塾老师教《三字经》《论语》,每天还要让学生们给孔子磕头,非常枯燥。”王楚英笑着摇了摇头,他说当年他的理想是在青山绿水的乡村里做个教书育人的乡村教师,可战争改变了他的命运,理想化成了泡影。
1937年年初,那时已经有了学校,王楚英是湖北武汉的一名中学生。战争虽然来了,但在相对平静的校园里,王楚英并没意识到战争的临近,他还沉浸在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中。按当时国民政府的规定,王楚英作为高二新生,要在湖北罗家山参加学生军训。但王楚英没想到,就在这次极为普通的军训活动中,他憧憬的未来被彻底改变了。7月7日,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当时只有14岁,身高约一米六的王楚英,即从训练场被直接送入了军营,学习翻译电报,做文职工作。
1937年 14岁,参加淞沪会战开始打日本鬼子;
14岁的娃娃排长不怕死
一个月后,“八一三事变”爆发,淞沪会战打响。
这一天,也就是8月13日,是王楚英一生中印象最深刻、最值得纪念的一天:14岁的他在这天生平第一次穿上了军装,并被安排到了第18军;也是在这一天,他和士兵们坐火车由汉口向上海进发。
22日中午火车到达上海南翔。23日凌晨,日军在川沙口、石洞口登陆。11师彭善师长转来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手令,“着33旅速赴罗店拒敌”。2.3平方公里的罗店是沪北拱卫宝山的第一大镇。这里向西通嘉定,向南通大场,到了大场,就切断了京沪线,切断了敌军的外援通道。从战略意义上说,占领了罗店,便占领了淞沪战场的主动权。
王老告诉记者,在上海的整个战局中,以罗店争夺战最为激烈。中国军队用“一寸山河一寸血”来概括这片土地上的激烈搏杀,日军则称罗店为“血肉磨坊”,堪比一战中的凡尔登绞肉机。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相关新闻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