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的骨气:流亡政府曾暗杀日本天皇[组图]
2008年12月19日 11:17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已有评论0

韩国爱国人士1943年在重庆举行的自由韩人大会上慷慨陈词

1919年4月10日,第一次临时议政院会议在上海法租界召开,会议推选李东宁、孙道贞为正副议长,选举李承晚为国务总理、安昌浩为内务部长、金圭植为外务部长,会议决定独立后的韩国国号为大韩民国,结束君主制,实行共和国体。随后在安昌浩的斡旋下,各派力量积极整合,海参崴、上海的临时政府宣布解散,承认由韩国13个道代表创立的汉城政府为正统,并在此基础上改组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9月6日,临时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宪法,议政院依据宪法选举李承晚为临时大总统,并由他任命了国务总理李东辉等阁员。1921年,由于临时政府内部思想分歧,李承晚及他的亲信干部远赴美国,并留在那里进行游说工作。在上海的临时政府虽然积极开展国际宣传活动,争取世界各国对独立运动的支持,但美英等国反应较为冷淡,苏联由于在战略上直接受到日本的威胁,积极支持韩国独立运动。而当年更多的朝鲜人,是将复国的希望,寄托在中国政府与人民的支持上,朝鲜所遭受到的侵略,也着实的得到了许多中国人的同情,这些人在北洋政府时代主要是以张季鸾与胡霖等民间人士为主,北京政府时期,由于整个国家本身就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自顾不暇了,自然也就无法给予朝鲜人士太多的支持。

提倡革命的中山先生,由于在他的行动纲领之中,有援助弱小民族抵抗帝国主义的政策,也因此获得了很多朝鲜人的支持,1921年当护法政府于广州成立时,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代表吕运亨(一说为金圭植)奉命南下向孙文祝贺,并向中山先生提出合作的请求,包括由中国军事学校收容韩籍学生等,这可以说是中国国民党与韩国独立人士合作的真正开始。实际上,中山先生发动革命时期,就有过不少的韩籍追随者,如韩国临时政府驻广州代表濮纯就是中华革命党党员。后来真正将中韩两国之间的合作大力落实者,则是中山先生忠实的追随者蒋中正。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自第4期起开始吸收了一批韩籍学生,为了避开日本特务侦查,保护这些朝鲜人士的安全,这些韩籍学生都有双重国籍,国民政府颁发了中华民国护照给他们,并给他们取了中国姓名,使他们在生活作息方面都更加的“中国化”了。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设立特别班,招收培训韩籍学生。1932年国府军委会与朝鲜民族社会党党魁、黄埔毕业生金若山在南京汤山合办干部训练班,共收韩籍学生近百名,1935年,金若山与军委会别动总队长康泽在江西星子合办训练班,收韩籍学生84名,这些学生后来都成为金若山所创“朝鲜义勇队”的骨干。此外,国民党组织部也与临时政府合作,在洛阳、南京等地开设多起训练班,招收韩籍学生,这些青年后来大多成为“韩国光复军”骨干。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