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感应? 毛泽东最后一次生日寿面全烂在锅里
2008年12月14日 10:1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毛泽东]

核心提示:田师傅把面条下入沸滚的锅里,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面条全碎了,一节一节的,没有一根是整的!这一幕惊呆了毛泽东厨房的庞师傅、于师傅和吴连登。田师傅流着泪说:不得了了!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面条。吴连登强烈地感受到厨房里浓厚的伤感和惊慌气氛。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清光绪十九年农历十一月十九)生于湖南湘潭县韶山冲。按照中国人的习俗,他在童年时代其父母也为他过生日,过法并无特别之处。因为,他的父辈是农民,家境并不富裕。

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立志走出乡关,并声言“学不成名誓不还”之后,无论是长沙求学,故乡建党,穗沪生涯;还是秋收起义,井冈战斗,苏区创建,以及长征壮举,他忙于发动民众,领导武装斗争,把生死都置之度外,昼思夜想的只有革命和人民。那时毛泽东和其他同志一样,都不过生日。

延安时期,毛泽东为许多人祝过寿,但拒绝别人为他做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翻身得解放,人们想为毛泽东祝寿,但他坚持说:“不做寿。做寿不会使人长寿。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

毛泽东步入老年以后,开始注意起自己的生日,但从不接受别人的宴请。他有时在12月26日这一天,邀请一些人聚一聚。餐桌上没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套话,更没有寿星端坐,接受别人祝寿之类的旧俗。只摆几个简单的菜和一些红白酒,与人聊一聊。这种寿辰小聚往往像开会,充满了政治内容和时代特色。毛泽东的“生日”,时过时不过,过法各不同,一切由他自己决定,既有趣又耐人寻味。

五十岁生日:拒绝做寿

194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50岁生日。按照中国的习俗,50岁是大寿,理应好好庆贺一番。于是党内一些同志提议为他做寿,同时宣传毛泽东思想。这年的4月间,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凯丰致信毛泽东,报告了这一计划。这是毛泽东1910年离开故乡以来,第一次遇到“生日问题”。

此前,延安一些同志已开始着手准备。任弼时郑重嘱咐毛泽东的好友、诗人萧三:写一本毛泽东传,以庆祝他的五十大寿。毛的秘书胡乔木也极力赞成此事,为使萧三集中精力写成这本书,免除了他的一些会议活动,力争12月下旬写成。为此,萧三访问了延安的许多老同志,搜集了大量素材。更为难得的是毛泽东在与他聊天时,也零星地谈到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根据这些材料和萧三自己做学生时与毛泽东的接触,准备写成《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公开发表。

毛泽东看了凯丰的信,他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共产党的领导人不能做这类事,何况又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经过认真考虑,他在4月22日给凯丰回函说:“生日决定不做。做生日太多了会生出不良影响。目前是内外困难的时候,时机也不好。”

在这封信中,针对凯丰所言“宣传毛泽东思想”问题,他说:“我的思想(马列),自觉没有成熟,还是学习时候,不是鼓吹时候;要鼓吹只宜以某些片断去鼓吹(例如整风文件中的几件),不宜当作体系去鼓吹,因我的体系尚没有成熟。”这番话,表达了毛泽东对自己思想理论的冷静评价和高标准要求。

既然毛泽东对做寿之事明确拒绝,所以到了12月26日,延安各界都没有什么祝寿之类的举动。萧三为毛泽东作传的计划也就放缓,他那篇长文延至1944年7月初才在《解放日报》上刊出,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毛泽东看了,几次传话给萧三,让其停止写他个人,后来还当面劝萧三多写群众。萧三争辩说:“我这是自己补课,并且写你和写党的斗争是不可分的,这有重大教育意义……”

当时,许多人并不知道毛泽东的寿辰为何日,这就引出一个关于毛泽东生日的小插曲。1944年4月30日,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中宴请五六名高级干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饭后漫谈时,八路军晋绥军区副司令员续范亭问毛泽东多大岁数,毛说是光绪十九年癸巳生人。续又问月日,毛说是阴历十一月十九。续范亭这才知道,毛泽东比他小一个月,去年十一月十九是毛泽东50岁整寿。他当场赋诗一首:“半百年华不知老,先生诞日人不晓。黄龙痛饮炮千鸣,好与先生祝寿考。”大家听了鼓掌说好,毛泽东笑着点头致谢。

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拒绝为自己做寿,“怕生出不良影响”,但他对许多老同志的生辰却记挂在心,如对吴玉章、林伯渠、朱德、徐特立等,用书信、题词或其它形式热情祝寿;他还邀请住地枣园村24位年过60的老人赴宴,为他们集体祝寿。这些都体现了毛泽东“他人第一”的高风亮节。

相关阅读:

揭秘:唯一敢当面责骂毛泽东的女人(图)

青年毛泽东爱看奇门遁甲 首次婚姻冷落新婚妻子

回眸:张玉凤与毛泽东的最后告别(组图)

伟人迟暮:毛泽东晚年照片(组图)

林彪坠机后 毛泽东曾觉得难以向全党全国交代

更多历史内容请点击>>

<< 前一页1234567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