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事件一周年后:解放军士兵的登岛行动
2008年08月19日 10:36文摘周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西沙]

众多青春个体的热情和生命,与作为“大局”的政治“面子”相较,往往是次要而脆弱的。1969年3月2日、15日,中苏边防部队在乌苏里江珍宝岛一带接连发生的血火冲突,震惊了当时的整个世界,人们纷纷瞪大眼睛注视着这些过去从不为人在意的远东边地荒岛,不知道这两个昔日的社会主义兄弟之间还会闹出什么大事来。毕竟,从60年代初正式拉破脸皮,公开进行所谓意识形态论战,实则争夺国际共运盟主之位以来,已经吵了差不多十年的架,此刻竟已演化为兵戎相见。

大家的目光无一例外都从如火如荼的纷乱内斗中被突然引向了那遥远的北方边庭。对我们这些年尚十七八九、血气方刚而又无书可念、停课 “闹革命”已历数载的学生娃来说,这恰恰是个很容易被动员起来的契机与理由。离开大城市,奔赴黑龙江,屯垦戍边,誓与老毛子斗争到底,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边疆,便成了那时许多青年人的狂热追求与梦想。

1969年4月1日,我同一大批同龄人一起,从上海乘船北上。船刚出长江口不久,广播喇叭里就传来了中共“九大”召开的“特大喜讯”,知道了珍宝岛边防部队代表孙玉国临时被邀登上大会主席台,还听到了毛泽东 “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呼声。于是愈加坚定,深感此去北疆,肩负着国家民族嘱托的千钧重担。

很快,珍宝岛的战事、我们的下乡将近一年了,由报上得知中苏副外长级谈判也已开展一段时日了。由于身居边防第一线,又是所谓的热点地区,自然就格外关注内外动向。

1970年早春的一天晚上,大约3月十几号,我下乡所在呼玛县金山公社的武装部长马义门、武装民兵连长何立芳 (皆为退伍军人),突然奉命召集了一次武装民兵动员大会,首次告知众人:有关方面准备在珍宝岛事件一周年之际发动一次大范围的登岛斗争。这就是在整个黑龙江、乌苏里江中苏边境沿线的600多个争议岛中选择若干个岛,于3月16日清晨开始,组织我方民兵以平民从事正常生产活动的名义,登上这些争议岛,以向苏方宣示主权。当然我们还被告知,也要作好届时苏方可能进行强力干涉,并由此引发一场新的流血冲突的准备。

对于高层如何策划这场登岛斗争的内幕,在有关档案解密之前,我们自然是无从知晓的。只是依据当时下达的宣传口径,得悉这一计划是 “经过中央直接部署”,黑龙江省军区具体指挥,军分区、县武装部逐级布置的,目的在于配合谈判桌上的外交斗争。就是试图通过在边境全线采取的统一行动,对苏联方面 “施加压力”,给它“一个沉重的打击”。

临战前夜的年轻人,总是特别亢奋。马义门、何立芳布置的具体任务是,依据上江岛一带地形,将队伍分成三个梯队。一梯队由十人组成,以砍伐树木、从事正常生产之名直接登岛,如苏方军人也登岛,则一梯队成员须与他们正面交涉,展开说理斗争;如苏军动武,可与他们展开白刃格斗。但登岛者每人手中只准带一柄砍树的斧子,一律不得携带武器,以免被对方寻到口实。二、三梯队则全副武装,分别埋伏于江岸边低洼地的柳树丛中和后侧方的一座小山头上,以便能形成上下交叉火力,在必要时接应和掩护一梯队未携武器的登岛者。他们的装备就是当时武装民兵的全副家当:7.62毫米口径53式步骑枪、7.62毫米德普型53式转盘轻机枪,外加班排长的几支56式冲锋枪等,没有任何重型武器,也没有特别补充更多的弹药。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