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新论:中日交往的历史经验及对当代的启示
2008年05月06日 08:59文摘 】 【打印
相关标签: [中日关系]

绵延千年的“大陆梦”及其根源

从公元4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1500年时间里,日本向亚洲大陆的大规模暴力扩张共发生6次。4世纪60年代,日本大和朝廷跨海入侵朝鲜半岛的新罗,征服了弁韩之地,在任那建“日本府”与高句丽对抗。公元600年(推古天皇8年),日本为恢复任那的势力,派兵一万远征新罗。公元663年8月,乘朝鲜内乱入侵的日本水师与唐朝、新罗水师在白村江决战,日军大败回国。明代日本丰臣秀吉大举侵入朝鲜,遭到中朝联军抵抗,公元1597年11月,日本海军在露梁海战中全军覆没,残部逃回日本。近代的甲午战争和上个世纪的侵华战争,日本一胜一败。

上述史实表明,长期以来,日本列岛有一股“天然”的向亚洲大陆扩张的“能量”,就像富士山底蕴藏的岩浆,只要时机成熟便向外喷射。究其根本原因是有限和资源贫乏的生存空间同无限增长的人口的冲突,这是个困扰日本的千年难题,也是个基本生存问题。生存层面受到威胁的人或民族,一般不考虑道德和正义问题,因此日本自古给人有“强盗”的印象。近代以后,各国都以工业立国,日本传统的有限土地与无限人口增长的矛盾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又增加了工业原材料和商品倾销市场的问题,因此在“明治维新”后,比古代更积极地以战争暴力进行对外扩张。

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国家进行领土扩张的战争目的是获取生存空间,获取生存空间的最终目的是获取生存资源,古代社会里,生存资源和生存空间几乎是不可分割的。当代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后,随着国际金融体制和贸易体制逐步完善,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形成之中,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源变得可以剥离,通过有保障的公平贸易,无需进行战争扩张,同样可以获得生存资源。另外,由于节制人口生育的科学技术已经出现,人口的无限增长不再不可控制。所以,应该说困扰日本的千年难题和导致日本千年扩张的根源已经基本消除。但根源的消除不等于从根源中派生而来的千年精神状态、价值取向、文化习性和行为方式很快会消除,不等于作为一种历史的惯性不会影响当代日本同邻国的交往。

日本对中国的三种态度——称臣、对等、欺凌

除了强悍的蒙古统一中原时期外,以及朝鲜李氏王朝主动肃清对马岛倭寇据点外,历史上的日本一直对中国为主的大陆取主动进攻的姿态。而亚洲大陆的中国和朝鲜在历史上一直取守势。日本借助地理上的天然优势,想来就来,想回就回。由于汉族执掌中原政权时,一味息事宁人,缺乏汉武帝时代主动出击匈奴的魄力,也可能鉴于元朝两次征伐日本的惨败,从未给予日本的嚣张以主动打击。这种历史性的迁就导致了日本对中国历史性的蔑视。尤其在明代,对中国想和就和,想打就打,想贸易就贸易,想抢劫就抢劫,中国则有招架之功,却无还手之力。而中国长期的迁就也使日本养成了长期骄横无理和在内心蔑视中国的习惯。

中日交往在历史上前后分为三种性质,大约从汉桓帝至隋代期间,是日本向中原朝贡和请求册封的性质,那时日本刚刚摆脱茹毛饮血,尚待开化,对中国甘愿称臣。日本推古天皇15年,圣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出使隋朝递交国书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第二次使隋时又称:“东天皇敬白西皇帝”。这是历史上日本第一次要求对等交流,同中国平起平坐。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