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30年发展史 中国第一背后 图
2008年01月31日 11:13中国经济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改革开放] [新闻联播]

1980年11月开始,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林彪、江青两个反党集团的报道在《新闻联播》陆续播出,尽管当时电视机还属于普通家庭很难拥有的奢侈品,这仍然是目前有据可查的新闻联播初期发展史上首轮收视高峰,其时其景,唯有“万人空巷”四字可以形容。

很少有人知道,《新闻联播》一开始并不叫《新闻联播》,它有个冗长的名字:《全国电视新闻节目联播》。这个节目从1976年7月1日开始在当时的北京电视台播出,内容主要是各地电视台寄来或专程送来的电视新闻片。当时电视新闻都由胶片拍摄,加上路途遥远,等到胶片送到北京再冲洗出来播出,新闻往往成为旧闻。

等到1977年底,微波线路网相继建成,实现真正的《新闻联播》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了。设计新片头的任务交给了美工组的负责人张德生,有着多年电视设计包装经验的张德生觉得原来的节目名字实在太长,打在屏幕上字会很小,与画面也很不协调,建议把名字改成《新闻联播》。就这样,从1978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这个名字正式启用。从最初的播音员背后屏幕左上角窄窄一块的白底蓝字标牌,到现在特技转出铺满全屏的蓝底黄字;从一座高耸着的广播电视发射塔到平铺着的中国地图,再到转动着的地球仪,《新闻联播》已经走过了整整三十年。

留给历史的,是1978年1月1日那天值班编辑黄一中手写的一张节目串联单。上面载明,这一天开播的《新闻联播》头条新闻是“邓副主席出席国务院办公室招待会,同外国专家欢庆新年”,时长3分钟;紧接其后是两条社会新闻:“河北马万水工程队勇夺新高峰”,时长也是3分钟;“山西平定县粮食获得丰收”,时长1分40秒。

如果从名分上来较真,《新闻联播》其实出生在中央电视台之前。《新闻联播》开播三个半月后的1978年4月18日,据当时的中央广播事业局办公室下发的第001号文件,北京电视台才“经华主席、党中央批准”,正式改名为“中国中央电视台”,对外简称CCTV。

“中央”二字,在政治学上也许是个含混不清的概念,在意识形态领域却是一个极具杀伤力的字眼。除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此前和此后,还很少有媒体命名时被冠以这两个字。但无论是当时批准改名的机构,还是眼看着这个名字横空出世的那些人,都无法想象,多年以后在央视举办的一场二人转选拔赛上,来自东北铁岭的那个农民赵本山会针对这个名字,当众说出那句经典的话来:中央台的毛病就是真把自己当中央了。

无论怎样,作为当时大陆的新媒体节目样式,《新闻联播》很快就让人们领教了电视传播的威力。1980年11月开始,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林彪、江青两个反党集团的报道在《新闻联播》陆续播出,尽管当时电视机还属于普通家庭很难拥有的奢侈品,这仍然是目前有据可查的《新闻联播》发展史上首轮收视高峰,其时其景唯有“万人空巷”四字可以形容。

翌年四月,全国电视新闻工作座谈会在青岛开会,这次为期一周的青岛会议首度为《新闻联播》度身量做了两大毫不含糊的特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供稿;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

这种地方无条件支援中央的体制一直沿袭至今,即便是在国内地位独特的上海,2007年7月以后,东方卫视也开始转播《新闻联播》。央视专设了一个与地方卫视对接的部门,即新闻中心下辖的地方新闻部。各省卫视也都有一个专门的部门和央视联系,名称不一,如广东卫视叫传京组,湖南卫视叫微(波)传(送)组,还有的地方索性叫重点报道部。这也是中央电视台至今无需在大陆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设立记者站的主要原因。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