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硕勋:被抬上刑场的“铁军”党代表
相关标签: | [李鹏] |
李硕勋赴海南前在香港的留影
新中国诞生的礼炮响起一年后,朱德总司令追念战友,曾为李硕勋烈士题跋写道:“硕勋同志临危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党的优秀党员。”这位英烈以28年短暂的生命,在党的早期学生运动、创建红军以及白区工作中都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在组织学潮时很注意策略,曾提出“君子动口不动手,动手也不打人”
■23岁便到叶挺独立团扩编成的“铁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任政治部主任,后率部参加南昌起义,任师党代表,是人民军队最早的创建者之一
李硕勋,原名开灼,字叔薰,1903年出生于四川庆符县一个小资产阶级的家庭。5岁入私塾,8岁入初级小学,12岁入县立高等小学。1918年,考入叙州联合县立中学,后因父丧停学。他目睹国家衰败,决心从戎,赴成都投考四川讲武堂,因不到16岁未被录取,便考入储才中学,一学期后又停学入川军骑兵第一师任团部文书。李硕勋入伍后因不满军阀队伍的黑暗,不久辞职回乡重入叙州联合县立中学,后入成都省立一中。在那里,他读到《共产党宣言》和《阶级斗争》等书籍,从此树立起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而始终不渝。
1921年,李硕勋同阳翰笙等共同创建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国内团组织最早的创始人之一。他组织学生运动时与大家一样血气方刚,却表现得成熟老练。他发动请愿时曾规定“君子动口不动手,动手也不打人”,允许同学们砸官衙的家具和士绅的轿子,却不许打人。这样,既能使反动当权者知道厉害,又避免在社会上造成消极影响。后因遭军阀通缉,李硕勋离开成都,于1922年末到北京进入弘达学院。1923年,又进入培养革命干部的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翌年,由青年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在上海大学期间,他认识了同为四川籍的女同学、著名先驱者赵世炎的妹妹赵君陶,后来结为革命伴侣。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