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中的圆明园修复:周恩来曾极力反对(组图)
2007年12月14日 08:42人民日报海外版 】 【打印
相关标签: [周恩来] [圆明园]

电影中复原的圆明园繁花似锦与现实中荒凉的遗迹形成鲜明对比


圆明园,中国园林史上最为华彩的那一段乐章,记录着中华民族强盛与辉煌,以及曾经的苦难与屈辱。

如今,民族复兴的号角正在嘹亮地吹响,面对着这承载中华民族美丽与哀愁的圆明园,我们能做些什么?

是修复那曾经的华美梦境,还是保存这遭受蹂躏之后留下来的断壁残垣供人们凭吊?

在争论声中,圆明园修复工作重新启动。

2007年10月,纪念圆明园建园300周年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圆明园整修问题被趁势提起,并得到响应。会后,有消息称,2008年长春园宫门修复工程将启动。这意味着被中断的圆明园古建修复工程将重新开始。尽管仍旧面临争议,但是圆明园修复工程启动看来是势在必行。其实,自1980年圆明园保护被人们关注开始,笼罩在圆明园保护工程上空的争论疑云就从未削减过。

修还是不修,这是个问题

如今已经94岁高龄的汪之力是“整修派”的领军人物。20世纪50年代,汪之力出任建筑科学研究所首任所长,1980年的《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的倡议书》即是他牵头起草的。

当年,汪之力在国家部委、北京市政府的老战友中广为联络、策划并起草的这份《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的倡议书》,号召对圆明园进行保护、研究和整修。

在倡议书中,他写道:“我们有志气、有能力,在帝国主义破坏的废墟上整修、重建圆明园这一优秀的历史园林,使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贡献。”

那一年,1583人在这份倡议书上签字,这是一份超级“华丽”的签名名单,列在前面的有宋庆龄、沈雁冰、习仲勋、许德珩、张爱萍、史良、荣毅仁……老将军张爱萍所写“整修整修,还我河山锦绣”一度成为那个时代的流行话语。

1980年10月18日,倡议书公开发表,争议随之而来,并被鲜明地打上时代的烙印。

同年12月,《人民日报》以读者来信的形式高调质疑“整修”的合理性:“我国近十亿人口,现在还很穷,问题成山,需要大量经费解决。”这在当时是颇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复圆明园的历史也被人重新提起。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