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毛泽东赞扬赤脚医生制度:要让农村人看得起病
2007年08月30日 10:04新民周刊投票数: 顶一下  【
相关标签


正在草原上巡诊的赤脚医生

这几乎是对1949年以来的医疗卫生工作最严厉的质疑。为了改变最底层尤其是市镇之外的农民缺医少药的局面,1965年之前已经出台了各种方案并加以实行。尤其是临时组建下乡巡诊的医疗队最为常见。这些医疗队有的来向自城市和县城,有的出自镇一级的卫生院或者联合诊所,有的则是以“土改”或“四清”工作队的名义下乡,但并未真正解决亟需解决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杨念群在回顾这段历史时说,即便医疗队密度再大地穿梭巡医,与居住过度分散的农民求医的渴望和比,无异丁杯水车薪。医生无法留在乡下对农村的医疗保障来说是致命的缺陷。杨念群认为,毛泽东发怒的真正原因在于中医一直没有整合进农村医疗资源。

尽管1949年以来政府即提倡中西医的团结和互相学习,很多中医也逐渐学会了注射等西医诊疗技术,并且参加各地防疫活动,但中医整体被贬抑的评价并没有根本改变。1954年毛泽东曾说,解放后卫生部门有宗派主义情绪,对扶植中医不积极,导致中西医没有团结好,责任主要在西医。他指责中央和各地卫生部门领导对中医中药抱有严重的粗暴的宗派主义态度,是一种极端卑鄙的恶劣的资产阶级心理的表现。

毛泽东并不掩饰对中医的兴趣。1958年他曾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整理,提高”。但毛泽东的兴趣与其说是医学的,不如说是政治的。这种兴趣既源于他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农村的了解,更和他的政治构想不可分割。“六二六指示” 认为西医教育和诊疗手段不适合农村。毛泽东说,“书读得越多越蠢。现在那套检查治疗方法根本不适合农村,培养医生的方法,也是为了城市,可是中国有五亿多农民。”6月26日大发雷霆之后一个多月,毛泽东召见卫生部长钱信忠等人,讨论在农村培训不脱产的卫生员事宜。谈话中,毛泽东忽然说,乡村“神医有三个好处:神药它保险,不会害人,没有毒;第二个好处是省钱,几个铜板就可以了;第三是给病人精神安慰,病也就好了”。

这时候,“毛泽东考虑最多的仍是‘中医’的位置。他心里很清楚,中国乡村医疗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绝大多数民众长期认可的医疗资源。”杨念群认为,这种资源不可能是西医,因为在毛泽东看来,它只为城市中占15%的“老爷”服务,而农民最相信的仍然是中医、1965年那次后来被称作“六二六指示”的讲话,被认为是赤脚医生的理论基础,毛泽东说,“医学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书……高小毕业生学三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医生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总比骗人的医生与巫医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

作者: 汪伟   编辑: 胡楠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