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筑”:梦想“照进”现实世博轴在内的“一轴四馆”永久性建筑,其景观照明全部采用LED,整个园区80%以上夜景照明采用LED,这将使上海世博会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LED集中示范区。事实上,世博轴仅是世博园区“绿色建筑”的缩影之一。于2009年12月竣工的世博中心,也堪称引领中国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可持续新风的一个典范。据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柳介绍,经初步估算,世博中心每年可节约能耗为2160吨标准煤,煤电转换相当于上海一万多户居民一年用电总量;每年可节约自来水16万吨,相当于上海1000多户居民一年的用水总量。 “绿智慧”:引领环保潮流上海世博会是集纳世界智慧的大舞台。从国外自建馆的建筑构造,到馆内所展示的主题和内容,无不折射出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最新环保理念和前沿科技成果。 在中国适时启动的“世博科技行动计划”中,绿色能源、低碳排放成为首要目标,在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内,客运交通工具将实现“零排放”,园区内建筑和照明二氧化碳排放将减少30%。此外,东道主还拟实现世博园区的生态和谐与资源综合利用。 “绿生活”:“低碳”从细节做起从1997年至2008年,上海共对5975台燃煤锅炉进行了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在内环线以内区域实现了无燃煤化;从2005年到2009年上半年,上海所有燃煤电厂超过1000万千瓦的燃煤机组均完成了脱硫设施建设;同时,上海还关停了世博园区内的南市电厂及周边吴泾热电厂2台机组,共约70万千瓦燃煤、燃油小机组。在交通领域,上海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发展轨道交通,有望在世博会开幕前建成总长超过400公里的轨道交通系统。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将这一努力称为“绿色交通的典范”。施泰纳说,希望让全世界了解中国在环保领域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同时将上海世博会展示的先进环保技术向全球推广。 |
|
世博会能留下什么样的蓝天遗产,答案并不止于这场盛会以世博空气质量保障为契机,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成效显著。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上海环境空气质量实现历年同期最高水平。世博会期间,上海空气优良率达到了98.7%,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三项污染因子的平均浓度为近十年同期最低。上海空气质量优级天数实现“两个最多”,即在长三角9城市中最多,上海有空气质量监测预报以来最多。据悉,世博会期间,上海强化了环境空气保障措施,包括加强对工地、堆场及渣土运输的扬尘污染控制,并实施部分建设工地停工;有效控制了秸秆露天焚烧;大力推行绿色出行活动,90%以上的游客通过公共交通参观世博,有效缓解了交通污染排放。但世博会到底能留下什么样的蓝天遗产,真正的答案并不止于这场盛会。 世博会:近40年都在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影响到了世博会的主题选择。比较最近40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与世博会主题,可谓紧密相关、互为表里,人与自然间存在危机的警报一直没有安静下来。1974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只有一个地球”,同年美国斯波坎世博会的主题是“无污染的进步”;1984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沙漠化”,同年美国新奥尔良世博会主题为“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198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青年、人口、环境”,同年日本筑波世博会主题为“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生活美好指数应该代替GDP 环境是一项重要指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一下子将“生活美好”提到了异乎寻常的高度,给老百姓耳目一新、为之振奋的感觉。许多人都在讨论,唯GDP指标退出国力评估体系之后,以什么测评体系代替之。调研报告提出,以“生活美好”指数作为发展与改革的评价目标,似乎更符合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的宗旨。“生活美好”作为测评体系,要综合反映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道德、环境等各项指标,使之成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推动力。 |
|
城市是创新的前沿,也是主要的污染源今天的城市是创新的前沿,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对象。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的环境必须良好。我们必须提供就业岗位、清洁的饮用水、充足的食物以及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而不是让更多的人持续在贫困中挣扎。 在这样充满挑战的大背景下,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绿色增长等理念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当今,城市消耗了75%以上的世界资源,产生了60%到80%的温室气体。城市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城市不是独立于这个世界之外的,而是整个经济和生态大环境的一部分。 城市同时也是主要的污染源,城市的生态足迹对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唯一可以选择的就是,坚持环保与发展同步联合国在过去十年中做了许多能源和气候变化方面的调查,在中国也进行过类似的调查。结果表明,我们可以减少能耗,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可以做到减少80%以上,而不至于会因此带来其他的经济问题,或者使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到了21世纪,人们不会再认为保护环境会减缓经济发展,或者认为快速的经济发展总是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已经成为人类的一个普遍共识。 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要改变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绿色经济将为我们构建新的经济体系。如果我们确实需要干净的饮用水、新鲜的食物,要为保护生态系统负责任,那么,我们就应当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经济发展。对于基础设施的发展,修了多少公里的路,用了多少吨的水泥,建了多少房子——这些都是从传统视角来看的;而从绿色经济的角度来看,我们还要看一看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之间到底是如何互动的。 在21世纪最初阶段,我们已经开始深刻怀疑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否可持续。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过去30多年间取得了非同寻常的发展,但是生态财富也有很大的损失。大家普遍认识到,21世纪的发展不应再以环境的牺牲为代价,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要改变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 |
|
对我们来说,实现低碳生活的途径就是戒除嗜好:“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对我们来说,实现低碳生活的途径就是戒除嗜好。 如:戒除“便利消费”嗜好、戒除用“一次性”用品、戒除“面子消费”嗜好、低碳饮食科学膳食平衡等 自愿减排成为实现“绿色生活”的重要手段据了解,由于气候变化已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上海世博会首次提出了“低碳世博”的口号。自愿减排成为实现“低碳世博”的重要手段。按照相关的安排,上海世博局、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环保局以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作为责任部门,负责2010年上海世博会自愿减排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据相关人士的介绍,世博自愿减排活动开展以来,已取得明显成效。 爱护地球:必须将绿色生活进行到底 少一分浮躁多一分踏实切实有效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超级好事与实事!而若要将这件命题大、影响深、价值高的好事办好、真正落实的话,则关键在于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认真对待每一个与环保和节能有关的大事小情,妥善处理,否则结果难测。地球经受不起我们的“折腾”!保护地球绝非空话,更绝非假话!保护地球需要我们尽可能地杜绝任何形式、程度的浮躁心态的不良影响,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为保护地球这一重中之重的巨大工程做点事情。为我们自己以及子孙后代留点什么,应该是每一个有良知、有远见的国人必须深思的重要现实问题。 |
|
结束语Conclusion |
无论是亲身参与世博的管理者,还是看着世博慢慢文明起来的观察者,他们都深信不疑,一次世博的申办集中提升了国民热爱环境的素质, 它一定会成为让我们思考如何全面重视环境的契机,世博精神不会随着世博的结束而消散,它将在这个城市 这个国家中继续传承下去。 |
凤凰网评论频道出品 凤凰网原创专题,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