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实习生像羔羊一般顺从?

作者:

2016-06-30 第753期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女性,受到侵害时往往选择沉默,因为公开带来的伤害会比遭到侵害本身对她们的伤害更大。这样的社会观念不变,只会助长侵害者的气焰,性压迫和强奸甚至演变成了职场的“潜规则”。

img

南方日报记者成某

第753期

【导语】

28日晚,一则《南方日报名记者诱*暨南大学女实习生,强来时候仍淡定从容令人发指》的帖子在网上引起热议。帖子内容显示,曾在南方日报社实习的暨南大学在读学生小卉,6月27日下午找当时的指导老师成某开完实习证明后,被约至报社楼下喝咖啡。后来成某以“报社附近熟人多”为由,带她到街上,抢夺身份证后在一家快捷酒店开了一间房,要求进去聊。进房间后,成某将小卉“诱奸”。这些过程之间,小卉通过微信向同学求救,而同学拨打她电话无法接通。

帖子流传开后,多名女生在网上称,之前实习时也受到过成某的骚扰和挑逗,但是都没有进行到发生性关系这一步。

对此,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称,已经组织进行调查,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广州市公安局表示,目前已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网上除了批评成某的声音外,另外一种声音十分强烈,那就是指责受害女生小卉。这些声音认为,女方已经成年,跟对方进入酒店,表示默许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事后收了2000元封口费,让人浮想联翩;这女生肯定平时也不太正经,才会招致这样的事情……也有温和点的指责认为受害女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过于愚蠢和单纯。

这些论断并非只是网友的无脑喷,有不少媒体和精英也持同样的疑问。作为大三学生,小卉为什么会表现如此?

img

事件发生后,小卉在同学陪同下报警

职场丑态第一次大白天下

小卉认定自己遭遇了强奸。“如果他是个陌生人,我宁愿身份证不要我也不进去了,但是他是报社的老师。我没想到他会做这种事,就以为他只是想要谈一谈。”小卉解释她走进酒店房间的原因。

喝咖啡、交出身份证、走进酒店房间,甚至于发生关系时不敢激烈反抗,事后收钱、吃药,小卉之所以如此“顺从”,对方是曾经带过她的指导老师这点不能回避。

小卉说,“我以为强奸都是在街上,黑漆漆的,跑出一个陌生人把你抓了,要有暴力,打晕你啊,拿刀逼你啊。”社会上对于强奸的一般认识就是这样:发生在陌生人之间,以使用暴力为特征。但事实上陌生人强奸只是强奸犯罪中很小的一部分,联合国的有关数据表明, 80%的强奸发生在熟人之间。另外,强奸也并不总是以暴力为特征。女性不敢反抗和不能反抗的情形也很常见。

小卉还说,因为成某是南方日报的资深记者,在广州市有广泛的人脉关系。虽然她打算出国,没有求职压力,但是她也害怕成希对他进行报复,在网上任意披露她的个人信息等。

这起事实还未彻底明朗的案件中,小卉和成某有着醒目的关系:实习生和指导老师。这意味着,他们处在一种身份和心理的不对等的状态中。

案件最终能不能认定为强奸还需要进一步证据认定,但是事件反映了职场中的真实现象,这个现象并非个别,不仅过去就存在于个别人身上,在很多单位、行业,早已是潜规则

现实中,一些人凭借职场优势地位和特殊身份关系(如师生),利用职务职权的便利,抓住女方不敢反抗,也不能反抗,维权成本过高的心理,而实施性骚扰,性勒索甚至强奸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因为行为隐蔽而经常让受害人难以防范、难以反抗,因为包含了不对等的关系,利益交换的猜疑,而让受害者难以获得舆论的支持和保护。

img

今年3月,柳岩在包贝尔婚礼上被“闹伴娘”

为什么女实习生表现得如羔羊般顺从?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197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斯坦福大学布置了一个“监狱”,将募集的被试随机分为狱卒和犯人两组。本来性格、地位差不多的大学生们,在逼真的监狱环境下,由于角色分配的不同,变成了残暴不仁的狱卒和心理崩溃的犯人两种类型。到了第6天,情况越演越糟,原定两周的实验不得不宣告终止。

菲利普·津巴多的《路西法效应》记录了这个实验,他提出,由于社会角色、规定、制服等情境因素,人的性情会发生很大的转变。换言之,人在特定的情境下可能会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不仅仅是施害者,受害者也一样。实验中,不仅“犯人”接受了自己的角色,接受了“狱卒”的虐待,在这种环境下,连探监的亲人也真的把他们当成了“犯人”。

小卉的境况,是一个没有关系的在校大学生,面对着曾经她的上级,一个有着权势、地位的记者。她走进酒店房间,被强奸,收封口费,一切进展都是顺水推舟,用她的话说,“事情发生的时候我是懵的”。

人们对她不解和质疑,认为她愚蠢,不懂得保护自己,是基于自己心智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是“刀枪不入”的假设。但津巴多说:“错!我们的心理学巡礼应该已经说服你承认,我们强调的情境力量确实会让大部分人沦陷其中。”

img

根据斯坦福监狱实验改编的电影《死亡实验》

受害女性保护始终是个难题

为了惩治职场上的性骚扰和性压迫,各个国家都进行立法保护。

美国对于性骚扰的立法始于上世纪中期。1964年的《民权法案》把“性/性别”加入了保护范围。1976年后,性骚扰概念才作为性别歧视的一个法律概念被人们接受。时至今日,美国人对性骚扰的意识已经十分敏感。美国加州一名医生助理安妮频繁遭到同事的性骚扰,包括抚摸、拦腰、言语骚扰,举报后反遭辞退,只能上诉法院。2012年,法院判处医院赔偿1.25亿美元和4270万失业补偿和精神损失费。

2001年,中国出现了第一起性骚扰案件,虽然因为女方证据不足而被驳回,但让大众意识到了性骚扰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且是一个法律问题。2005年8月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首次将“禁止性骚扰”明确纳入法律。至于强奸罪,1979年,建国后的第一部《刑法》就有了明确的规定。

即使有法律的保护,起诉强奸仍然需要很大的勇气,而且是一件成本巨大的事情。在2016年普利策新闻奖中,获得解释性报道奖的报道讲述了一桩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奸案。2008年8月,一名刚满18岁的女孩玛丽报警说自己被强奸了,警方经过调查后认为她只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且因为供录不一致,玛丽翻供后被指控“虚假指控”,要承担500美金的诉讼费。玛丽从强奸的受害者变成了骗子和被告,无法再工作。养父母虽然仍接纳她,但有了隔阂。她高中时最好的朋友创立了一个叫做“玛丽大骗子”的网页,上面贴出了她的照片和全名。2011年,一个连环强奸犯在科罗拉多州落网,在他供述的一系列受害者中,包括玛丽。当真凶被捕,案件结束,她收到了政府退还的500美元诉讼费。

img

和颐酒店事件发生后,酒店门口的抗议者

对受害者而言,社会偏见比性压迫更可怕

社会对于受害者的偏见,是更大更难承受的暴力。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女性都做出了严格的自我约束的要求,收敛和压抑自己。因此,遭受性骚扰甚至强奸,是女性自身行为不检点,自作自受,成为社会的潜意识。社会在面对这类事件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被侵犯,你肯定有问题”……

今年3月,在包贝尔巴厘岛的婚礼上,伴娘柳岩差点被韩庚、杜海涛等伴郎扔到水中。整个过程中,柳岩都处在不情愿、尖叫的状态。但很多网友表示,那么多伴娘只针对柳岩一个人,是因为她平时就不够“检点”。4月,外地女孩弯弯在北京酒仙桥的和颐酒店入住时,被陌生男子跟踪后强行拖拽,抓住头发用力撕扯。不少网友认为,是因为弯弯穿衣风格太像“小姐”,才发生这样的事件,还认为女性不该出入这样的场所。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女性,受到侵害时往往选择沉默,因为公开带来的伤害会比遭到侵害本身对她们的伤害更大。这样的社会观念不变,只会助长侵害者的气焰,性压迫和强奸甚至演变成了职场的“潜规则”。

小卉应该得到人们的支持和鼓励,案件不能轻易混过去。

(更多有用有理有趣内容,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sanjiangxing”)

凤凰网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