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进中学任教,中国教育要崛起了吗?

作者:

2016-06-14 第740期

人大附中成立于1950年,多次荣登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所公布的中国高中排行榜首位。第740期【导语】近日,人大附中的一份选聘教师的公示名单在网上引起一阵风波。公示显示,本次共招聘16名教师,其中7名硕士

img

人大附中成立于1950年,多次荣登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所公布的中国高中排行榜首位。

第740期

【导语】

近日,人大附中的一份选聘教师的公示名单在网上引起一阵风波。公示显示,本次共招聘16名教师,其中7名硕士,9名博士,来自北大、清华、北外、中科院,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密歇根大学、纽约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

面对这一份整容强大的名单,网友反应各异。有人直呼浪费人才,是教育的悲哀;有人感慨现在名校的硕博越来越“不值钱”了;有人批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问题;还有人认为这现象太正常了,硕博选择中学任教是明智的选择。

img

1977年12月11日,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精神抖擞迈入考场。

硕博和以前不一样,在中学任教真不稀奇

众所周知,现在的大学文凭越来越“不值钱”了。搁三十多年前,大学生还被认为是天之骄子,研究生和博士更是凤毛麟角。但是随着1999年以来的大学扩招,享受本科教育变得越来越容易了。近年来高考报名人数有所下降,招生规模却未缩减。

19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聚集了因“文革”而中断教育的十届高中毕业生,当时报考人数570万,但仅录取了27万人,录取率为4.7%,也就是20多个人中只有一个能上大学;到了2015年,报考人数942万,录取人数700万,录取率达到了74.3%,每4个参加高考的学生中,3个就能上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并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肯定也是远超过了二三十年前。

大学生在以前绝对算得上是社会精英,但是随着教育的普及,读本科,甚至硕士、博士,会是一个越来越平民化的选择。

越来越不精英的硕士、博士,选择一份中学教职也很正常。人大附中这样的国内顶尖中学,招聘名校的硕博毕业生,根本称不上新闻。

事实上,不只是人大附中,国内很多中学在招聘和录用教师时都是这个要求。

img

北京四中招聘信息

北京四中除了要求研究生以上,还应具有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img

上海市上海中学教师招聘公告

上海中学要求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优秀本科生酌情考虑。(和不招本科生没多大区别)

img

天津市南开中学2015年拟聘用人员公示表

南开中学录用的名单中也基本是来自北大、南开、港中文等名校的硕博毕业生。

民国中学有很多大师,“浪费”是近些年的错觉

2013年,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程代展发表博文称,自己一位“最有天赋的学生”突然放弃出国攻读博士后、继续做科研的机会,而是和一所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对学生的这个选择,程代展表现得异常心痛。

中小学教师在中国地位并不算高,喊了几十年“尊师重教”,其实大多数人骨子里并没把教师当做一个多么神圣的职业。所以让很多人产生了博士当中学老师是种浪费的感觉。这种“错觉”是这几十年才有的,在以前,中学教师也有很高的地位,和大学老师没有多大的区别。

民国时期,从官方到民间都十分重视教育。张伯苓、陈嘉庚等主持或投资兴建民办学校,军阀武人也很重视教育,比如张作霖在东北办大学,阎锡山在山西搞义务教育,军阀刘文辉在四川发话:“如果县政府大楼比学校好,则把县长就地处决!”

1936年前的民国时期,北京一般公私中学老师月薪约一百几十元,高初中都能教的教员,月薪则在200元以上。当时公务员一等科员月薪为100元,毛泽东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时工资是8个大洋。外省的中小学教员,工资有的比北京高,有的比北京低,总体上来讲都是属于中上水平,生活比较宽裕。

中学都千方百计聘良师任教,以南开中学为例,需要教师时,会向各大学发出推荐新教师的函件,收到推荐函后会派人去面谈,被推荐人到校后还得经过张伯苓或教务主任的亲自考察,才能决定是否约聘,试教一年后决定去留。连续五年考察后才能成为固定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南开中学招聘不一定看学历,老舍去南开任教前仅是京师郊外北区劝学所的劝学员,范文澜则是一名银行的统计员。当时的南开中学名师荟萃,仅从语文教师来看,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等都在南开教过书。

大中小学之间教师的流动很自由,许多有名的教师都在中学混过,比如鲁迅、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夏丏尊等。对他们而言,在中学教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远没到“屈才”、“丢人”的程度。

img

不是每个高素质人才都适合当中学老师。著名数学家陈景润1953-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停职回乡养病”。

在其他国家教中小学是个高级工作,硕博还不一定干得了

在一个重视教育的社会,中小学教职不该是“屈就”,而更该是“高攀不起”的一个职业选择。

美国中小学教师职业的门槛很高。一般中小学教师至少是本科文凭,并要有学士学位,如果想获得永久教师资格证书,必须拥有硕士以上的学位,有些中小学还要求教师具有博士学位。除了这些,还必须拥有教师证书。以弗吉尼亚州为例,要取得教师执照,除了正规的地区认证的大学毕业,还要通过专业教师评估考试,其中包括数学和语文考试,并且必须通过所教科目的考试,其中小学因为是一个教师管一个班,所以各门课都要。

德国中小学教师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的收入高于一般公务员,是人均国民收入的2倍多。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曾发布过一份《2006年美国与其他八国集团成员国教育指标比较》,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德国教师的年薪都要高过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德国的教师培训十分严格,除了学历要求,还有通过层层考试。在大学时,要先通过专业学科学习,毕业平均需要花7年,再进入专业科目学习,大约需要3年。学习结束后,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然后在中小学见习,一般是18-24个月,结束后再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完成了以上这些,才有资格担任中小学教师。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高度重视教育,中小学教职被称为“圣职”,在工资上,中小学教师也高于一般公务员。在1985年的政府规定中,不同学位在中小学任职起薪都和大学差不多,甚至有些要高于大学。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教师待遇在全国任何学校都是一样的,城市与农村,最南与最北都没有差别,因为经常搞轮换制,老师们没有任何怨言。要成为中小学的公立教师,需要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并参加由自治体组织的考试,竞争异常激烈,无论是哪个地区录取比例都超过10:1。

以上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成为中小学教师要通过层层严格的选拔。在德国和日本,教师的工资和社会地位都很高,即使像美国这样教师待遇一般的国家,门槛就摆在那里,不是你取得了硕士或者博士学历就可以的。

img

日本福岛县磐城市小学生在地震后重建的图书馆读书。在日本,即便是偏僻的农村学校也会配备游泳池、音乐教室以及实验器具齐备的实验室、图书馆和计算机教室。

硕博进入中学,不是教育崛起的产物

那为什么一个不管在以前还是在国外,都属于正常的现象,在现在的中国却能引起那么大的争议?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下,中学师资力量、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各种优质资源被名校择取,对普通中学学生十分不公平。

2005 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对江西、河南等6 省区督导检查结果显示, 六省区普遍存在着城市教师超编、农村教师缺编的现象。不少农村地区为了解决师资短缺问题,不得不聘请代课教师。2006年,东北师大的一项调研显示,很多农村教师能力差,达不到上岗水平,22.7%的第一学历为中师或高中以下,他们大多是通过电大、函授、自学考试等形式取得了中师及以上的文凭。

除了城乡之间教师资源的失衡,地区间的差距也很大,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不同学校间差距大,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教师资源也严重不均衡。各种名校的硕博毕业生抢破头挤进人大附中这样的学校背后,是广大的农村、中西部地区教师资源严重短缺。

高学历人才扎堆往大城市的名校求职,并非是教育崛起,而是社会不良发展的产物。上一篇凤凰知道中提到,在中国最厉害的歧视是制度性歧视,很多城市,在教育、就业、买房买车、社会福利等方面,对本地人和外地人都实行了制度性的区别对待。在人大附中这样的学校就业,除了收入稳定、退休有保证、假期长、课外补习等隐性收入高等优点,还意味着成为“本系统人”,享受连很多本地人都无法享有的特殊社会福利,教育资源,走向歧视链的高端。

img

2013年,云南昭通威信县的代课教师江声发。1996年冬,他为抢修村里因大雪压垮的电线,被高压电击成重伤,失去双臂。为了生存,他一度流浪乞讨。2003年,曾是村里“文化人”的江声发当起村里小学唯一的一名教师”。

让精英人才去乡村任教,需要收拾人心

回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个话题。

2007年,教育部在6所直属师范大学进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期望通过国家干预,以免费政策为切入点,从源头上解决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教师资源,特别是优秀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

但很多人选择免费师范生并非出于对教育的热爱,湖南师大一份调查研究发现,免费师范生大多来自农村,且家庭经济情况大多属于中下水平。“其中部分学生可能并非自愿,而是迫于贫困压力的无奈选择。”然后在欠发达地区工作,他们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可能破灭,选择免费师范生似乎成为自己家庭贫困的延续。

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对该校153名免费师范生的一项调查显示,38.56%的学生后悔成为免费师范生,有24.18%的学生表示自己将来会想要违约。尽管选择违约要返还学费,支付违约金,在人事档案上也会记录这一“污点”。

2011年,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陕西、江苏、云南、安徽、江西和河北等6个省区在农村学校任教的免费师范生仅占首批免费师范生总数的4.1%; 在福建、山西、甘肃、贵州、青海、海南、山东、宁夏、内蒙古和广东10省区,无一名免费师范生站上农村学校的讲台。

这说明在巨大的城乡、地区差距面前,在教育越来越产业化的现实面前,现有手段远不足以引导人才回到西部农村,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缺少职业认同。

不填平城乡教师福利待遇上的巨大差距,不改变教育的产业化倾向,不赋予中小学教师崇高的社会地位,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

(更多有用有理有趣内容,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sanjiangxing”)

凤凰网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