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歧视链里面没有黑人的位置

作者:

2016-06-02 第739期

近日备受争议的洗衣剂广告截图【导语】近日,一则中国的洗衣剂广告,在国外媒体的转载之下,引发大量关于种族歧视的指控。在这则广告中,一名身上脸上都沾着油漆污渍的黑人男子,让女主角喂了一粒洗衣溶珠后,被按着

img
近日备受争议的洗衣剂广告截图


【导语】

近日,一则中国的洗衣剂广告,在国外媒体的转载之下,引发大量关于种族歧视的指控。
在这则广告中,一名身上脸上都沾着油漆污渍的黑人男子,让女主角喂了一粒洗衣溶珠后,被按着头塞进洗衣机中。洗衣结束后,女主角打开洗衣机,一名肤色白皙的亚洲面孔男性从中出现。
广告传到国外后,引起国外媒体和网友的强烈批评。英国《每日镜报》表示,这是史上“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广告。CNN引述网友的话称:“如果你不明白为什么这是种族歧视,那么恭喜你,你就是一个种族主义者。”
广告的制造商认为海外的批评者太过敏感,放大了解读。但由于争议过大,28日他们发表道歉声明并终止了广告投放,“因广告的传播及舆论的过分渲染,对非洲裔人群造成的伤害,在此,我们表示歉意,也真诚希望广大网友和媒体不要过分解读。”
但也有很多中国网友认为美国人小题大做,太“玻璃心”了。网友“眼熟我眼熟我”说:“无聊……只要跟黑人有关就都是种族歧视吗?”部分网友认为中国文化与美国不同,对种族歧视并不敏感。
为什么对于外国人这么明显的种族歧视到了中国却变成了一件不太敏感的事情?在中国,还有哪些见怪不怪,不被认为是问题的歧视现象?
img
这则广告被认为是抄袭的。9年前,一则意大利广告同样是一个洗衣服的姑娘和一个意大利白人调情,后者被塞入洗衣机,最后洗出来了一个肌肉发达的黑人。广告最后打上字幕:“有色更好”。两则广告形式几乎一样,只是价值观截然不同。
歧视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平常我们所说的歧视,准确地说,其实是一种社会偏见。由于人们之间存在差别,人总是倾向和自己相似的人们交往,而对其他群体疏远和区别对待。偏见可以产生在任何人之间,富人可以鄙视穷人,穷人也可以仇富。但由于占有资源和话语权的不同,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区别对待发展成一种不公平、不平等的现象,歧视就产生了。常见的有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残疾歧视、宗教歧视等。
由于长期的区别对待,美国的黑人长期处于收入低、受教育机会少、居住条件差等不利环境中,因此,在黑人社区更容易滋生犯罪、脏乱、不务正业等现象,这些现象又反过来加深了社会对黑人的偏见。
这就是自我实现预言,即社会一旦形成对某个人或者群体的带主观倾向的看法,他们就真的会朝这种方向发展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对自己的偏见态度或歧视行为都理直气壮的原因,事实上,正是他们的偏见和歧视才导致他们深恶痛绝的现象的产生。
img
2015年,德国东部城市德勒斯登(Dresden)举行反种族歧视、反仇外游行,吸引成千上万民众参加。
歧视自古就存在,不管中外

歧视自古就存在。古希腊的哲学、伦理学中就有歧视的理论来源。在梭伦立法中, 奴隶的非人地位是由其“自然身份”决定的。亚里士多德从生物有机学说来论证奴隶制的合理性,认为天赋理性高的人能够发号施令,而天赋理性低的人只能服从。在古希腊,女人是介于男人和奴隶之间的人,荷马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和赫西奥德的《神谱》中,都有对女性的蔑视和贬低。
《周易》中的“天尊地卑”从根本上否定了男女两性的平等地位,形成了“男尊女卑”的歧视思想根源,在《论语》中,孔子有“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言论。地域歧视在中国也很早就形成了,先秦有很多讽刺人的段子,我们耳熟能详的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故事,无一例外地,都被安排在当时的宋国(今河南境内)人身上。
img
马丁·路德·金最有影响力且最为人知的一场演讲是1963年8月28日的《我有一个梦想》,迫使美国国会在1964年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为非法政策。
文明国家为废止歧视做了很多努力

歧视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现象,但平等是现代社会公民最基本的一项权利。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歧视应该呈现出逐步被反对和禁止的趋势。《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公约都表达了无论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等区别,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种族歧视在欧美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古希腊的种族主义思想后来在欧洲社会广泛流行,他们认为肤色最亮的属于等级中的最高级,肤色最黑的属于最低级。在白人的文化中,白色象征善良、纯洁和美丽,而黑色象征着罪恶、腐朽和丑陋。这种思想也发展到了北美大陆。
自南北战争以后,美国就有了反对种族歧视的立法,但是执法的失败使得这些法律毫无意义,19世纪和20世纪初,种族隔离原则在美国都被认为是符合宪法的解释。二战后美国兴起了一系列的人权运动,包括马丁·路德·金发起的各种努力,推动了反种族歧视的进程。
时至今日,种族歧视在美国已经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同时也是非常严重的罪行。不能说美国已经消除了种族歧视,但是对美国人而言,歧视既是一件违法,同时也是一件会引起社会强烈抗议的事情,反种族歧视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
欧美等国家以及香港等地区在反对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残疾歧视、性倾向歧视上也都有所立法,并设立相应的执行机构来保障反歧视法的贯彻,比如美国、澳大利亚、香港都成立了“平等工作机会委员会”。在这些地方,企业都不敢明目张胆地在雇佣广告上对种族、年龄、性别、出生、宗教等加以限制。
img
“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话题被证实完全是虚假新闻,图片也是网上盗来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导教授高丙中认为,虽然是虚构的,但确实也反映出中国社会现实,包括民众对城乡差距及不公平的体会。
在中国,本就安然存在着种种奇怪的歧视链

歧视现象并非一个舶来品,在中国,歧视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十分严重的地步,并发展出一条条“奇怪”的歧视链。
今年年初,一则“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的虚假帖子成了春节期间最热门的话题。发帖人称,她不顾父母阻力来到江西农村男友家过年,看到了男友家的第一顿晚饭,决定分手回家。这个帖子涉及的城乡差距、地域歧视等关键词,触动了很多人敏感的神经。
最明显的歧视是城市对农村的歧视。在这条歧视链上,城市人处在上端,而上海又是城市的典型代表。在上海话中,一直有一个最为显著的歧视词语“乡窝宁”,意思就是乡下人。《中国青年报》2015年的一份调查中显示,有40.3%的受访者认为,“农村人”的叫法仍然存在歧义,53.9%的受访者认为“农村人”和“城里人”差距仍然很大。
其次,是对某地或某省份的污名化,江西被认为是贫穷、落后和愚昧的,因而处在了歧视链的低端。但江西还不算严重,被“黑”得最厉害的莫过于河南省。几乎河南人每到一地,当地人都用异样眼光看他们,有一句顺口溜,“十亿人民九亿骗,河南人民是教练,总部设在驻马店。” 2003 年发生在深圳市的“河南地域歧视案”中,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龙新派出所公然悬挂出“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和“凡举报河南籍团伙敲诈勒索、破获案件的,奖励500元”的横幅。与此类似的,还有“皖北小偷村”、“甘肃乞丐村”、 “新疆小偷”等在媒体上常常出现的字眼。最近最火的,当然要属“莆田系”了。
即使在同一个省内,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也会产生歧视链。江苏省一直以来被冠以“大内斗省”的名号,苏南的经济发展水平要高过苏北,因此苏南鄙视苏北,苏锡常共同鄙视南京
img
5月14日,星期六上午八点半,近千人聚集在江苏省教育厅门口,喊出“反对减招,教育公平”的口号。
最厉害的歧视,是制度性歧视

中国人的种种歧视是如此大行其道,陌生遥远的黑人,在中国人的鄙视链里,还真是没有位置。
今天,在就业上,很多企业设置985、211高校的门槛,甚至公然排斥女性。在公务员招考上,人为设置各种歧视性条款的现象更为严重。比如有的招考职位并没有职业特殊性,身体条件却要求按招考警察的标准;一些基层单位招考一般办事员,但用人单位却对学历和专业提出更高的特殊要求。
前段时间闹得很凶的江苏、湖北家长游行呼吁教育公平,反映出教育资源分配上也有严重的制度性歧视。中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存在招生指标地方化倾向,包括部属院校。除了教育,在就业、买房、买车、社会福利等方面,很多城市对本地人和外地人实行了制度性区别对待。这种不平等当然导致歧视链。本地人享有特权外,还形成了外地人挤占城市资源的意识。
不管身边的歧视有多严重,仍然有很多人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一直以来,这些歧视都是有制度保障的,是合法的。
制度性歧视是社会歧视的最高形式,这种歧视拥有国家权力背书,被歧视者处在弱势地位难以反抗,久而久之,没有人能意识到这是歧视。
凤凰新闻客户端:子申君

(更多有用有理有趣内容,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sanjiangxing”)

凤凰网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