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高考减招”风波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作者:边驿卒

2016-05-15 第374期

自5月11日起,江苏、湖北两省的部分高考学生家长分别在两省的教育厅门口大规模聚集,表达对高考生的省内录取率—尤其是一本录取率的担忧,呼吁“教育公平”。

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当口,与高考有关的跨省生源计划公布,在一些地方掀起波澜。

自5月11日起,江苏、湖北两省的部分高考学生家长分别在两省的教育厅门口大规模聚集,表达对高考生的省内录取率—尤其是一本录取率的担忧,呼吁“教育公平”。

此事缘起于两天前的一则新闻,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透露,江苏、湖北等12个“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省份将向中西部地区省区增加招生计划,其中,湖北省计划调出4万个高考招生名额,江苏计划调出3.8个支持中西部省份,让中西部考生受益。这一消息对湖北人和江苏人来说,无疑是一大打击,用一位考生家长的话来说“这不是硬生生的挤占了江苏考生的资源么?”

针对考生和家长如此激烈的反应,5月13日晚,湖北省教育厅刘传铁厅长接受了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表示省属高校2016年在湖北的本科招生总计划不低于去年。

江苏省教育厅也在13日晚间通过其官方微博一则回应公告:普通高校在江苏招收统考生计划超过32.2万人,比去年有所提高,而今年省内生源比去年减少3.25万,不存在“减招”问题。

然而,家长们并不领情,官方的公告和表态显然很难平息家长们的汹汹怒火。到5月14日,依然有大量高考考生家长到当地教育部门陈情,要求“教育公平”。一些家长还手持“还我211”“还我985”“教育公平”等标语,集体喊口号表达心声。

这一政策引发如此大的反响,可能也是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始料未及的,其原因恰恰是它动了家长和考生的奶酪。

跨省生源计划调整让家长产生被剥夺感

在湖北,有家长打出标语“湖北产的粮调走了,湖北发的电调走了,湖北喝的水调走了,现在,连湖北家长和孩子的希望也要被调走了!”

江苏一位考生家长在接受凤凰网采访时表示,“孩子在XX高中,那个高中往年的成绩,明明可以上二本的。按照这个政策,现在只能上三本。”旁边有人插嘴“哪是三本,职高吧!”

一些陈情家长在串联文章里还称“江苏的学子不惧怕和任何一个省份的学子竞争,苏州完全可以PK上海、南京完全可以PK北京,徐州连云港可以单挑任何的内地省份……我们要的是教育公平,这是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利。在高等教育进行指标游戏、插队,毫无益处,只能摧毁自己国家的未来竞争力”。

录取率最高的北京为何不削减?

湖北、江苏家长之所以觉得自己冤,一个重要原因是北京、上海、天津等“高考特权”城市的存在,尤其是北京。

有家长质疑,为何旨在平衡各地区高等教育受教权的国家专项计划中,高校资源最为丰沛、一本录取率相对最高的北京、天津等地,没有被列入需要调出名额的省份之中;而是让一本录取率基本只在10%上下的江苏、湖北两省,承担最多的输出名额?

一张网络上流传的2013-2015年3年的各省一本录取率数据显示,北京、天津、上海在这3年内的平均录取率分别为:24.42%、24.05%、21.52%,而湖北和江苏只有10.87%和9.66%。依此来看,江苏、湖北两省考生和家长们的愤怒不难解释。

有网友重新搬出“北京400分上北大”的老梗:

对此,北京人表示:社会上多年传言北京400分可以上北大,强烈要求教育部落实这条。

要求全国统考,统一分数线

还有人对全国不同卷和同卷不同分表示反对:

@Ming屹直指现在的分省命题就是为了掩盖同卷不同分带来的不公平。

而微博网友@豆浆不会过敏则认为全国一张卷不可行,其原因是,西部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和师资水平本来就相对较差,经济也没有东部地区发达,全国一张卷划一个分数线,那么西部地区的学生能考上大学的就寥寥无几了,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是不符合共同富裕原则的。

@胡混十年也认为全国统考、统一分数线并非良策:

呼吁程序公正

有人对政府制定这一政策的程序公正提出质疑:为什么事关数百万考生和家庭利益的重大政策,教育部门的一纸文件就能说了算?

将一些省份的招生指标调配到其他省份,貌似没有降低录取率,但也是牺牲了这些省份考生和家长的利益。在家长们看来,他们原本预期的是,随着考生减少,今年或未来上大学或者上个好大学,更容易了。预期的利益也是利益,这样的利益怎能在未征求人家的意见之前,就一纸文件给剥夺了呢?

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发文表示:在家长看来,大学招录名额的蛋糕一旦切掉一块,就意味着孩子金榜题名的机会就少一些。他们所倾力守卫的孩子前程,是对读书改变命运的朴实信仰,也是对教育公平的顽强坚守。这提醒决策机构,在出台关乎千家万户的公共政策前,应做足文章,多做调研,把工作做在前面;缺少谋篇布局,一旦成文就可能被误读。

南方都市报也发表了教育学者熊丙奇的《促进高考公平的调整为何引发家长恐慌?》评论文章,在他看来,借发达地区高考生源减少这一契机,调整各地的招生录取比例,缩小各地的高考录取差距,这从国家角度来说是一件好事。而引发家长对国家政策不满的原因是,一方面政府部门只公布了总体数据,没有对数据做进一步解释;另一方面是发达地区应该有统一的行动。因此,在调出计划时,政府部门要公开具体涉及的批次和院校,调出之后高考的总体录取情况,如果不及时公布,就会让家长在信息缺失的情况下焦虑、恐慌,进而引发不满。

微信号“沸腾”认为:大一统的全国招生体制,教育公平的权利不是掌握在民众的手中,而是掌握在部分教育官僚的手中,事关考生和家长利益的决策不是公开博弈,而是由决策者私下决定。

每一个民众的权利都应该得到公平的对待。如何实现这种公平,一个社会靠的是一套公正的程序,而不是由某个部门、一小撮官僚决定,予取予夺。

教育扶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更多的人认为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等根源问题未解,跨省生源计划调整并非治本之策。

微信号“牛弹琴”表示:西部的教育水平迫切需要提高,但不是简单地多给高考的名额,而是扎扎实实从中小学基础教育抓起。把更多的教育资源、将更好的教师充实到中西部去,让那里的中小学真正比政府大楼还要漂亮,不愁西部教育上不去,不愁不出现优秀的大学生。

也有网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加强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扶持,增加本地大学容量,与教育较强省份实行对口援助;第二,增加一年到两年时间的优质高校交换生项目,从西部高校中的优质学生选拔交换生或者借读生。

凤凰网采访了北大教授张千帆,他认为高考指标行政性分配,这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不是长久之计;会造成地区之间的不公、不和。高考向中西部省区倾斜,应该主要通过本科扩招的方式,而不是从现有的、任何省市当中去拿它们的名额。

解决之道

普遍观点认为,在现行高考录取制度的框架下,通过调整各地的高考录取指标来推进高考公平,很难避免矛盾的产生。

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要实现更大程度的高考公平,就要打破现在的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建立‘全国统一高考+高校自主招生’的新制度。”具体而言,就是改变目前高校招生指标分配到各省,各省再按户籍报考的做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考生在任何地方可自由报考,再以统一考试成绩去自主申请大学。最后由各大学根据各自的标准独立进行评价、录取。“如此,分省按计划高考,就变为自由高考,这会给高考带来新的局面,促进教育质量提高,也给考生带来更大程度的高考公平。”

微信号“沸腾”表示:造成教育不公平的,恰恰是计划手段之本身,指望传统的计划手段解决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拆东墙补西墙式的改革,必然会引起不满。

解决之道,一是做增量改革,在不损害既有利益的情况下,寻求帕累托最优改善。另外,就是在教育领域坚决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教育部门要明确自身定位,其最重要的职责是维护好教育公平,而不是直接去分配教育资源。

教育部门要废止目前的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彻底将招生的权力下放给各个高校,引入教育竞争,在众多高校的竞争与博弈当中,而实现教育资源分配的均衡。

教育部门今后所要做的就是,除了组织类似SAT这样的大学入学能力测试,而且,可以一年多次开考,然后,就是对公立大学自助招生做好监督,防止招生腐败。

5月14日晚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也已经对此事作出了回应:安排协作计划,以不降低各支援省份的高考录取率、本科录取率为基本前提,并确保各省份2016年高考录取率、本科录取率稳中有升。

江苏、湖北两省家长们的抗争也还在继续。这一回应能在多大程度缓解他们的情绪,尚未可知。

资料来源:新华网、财新网、人民日报评论、沸腾、微博等

凤凰网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