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起枪击案,美国人民怎么看?

作者:边驿卒

2015-12-03 第229期

奥巴马在俄勒冈州枪击案后表示,美国已经对枪击血案感到麻木,“这差不多已经司空见惯,新闻报道也是例行公事,我站在这个讲台上的反应最终也是例行公事”。

11月27日美国科罗拉多州计生诊所发生的枪击事件造成3人死亡、9人受伤。图为科罗拉多大学学生在为遇难者守夜。图片来自美联社

当地时间12月2日11时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城市圣贝纳迪诺(San Bernardino)发生枪击事件。目前已造成14人死亡,17人受伤。

又是美国!根据追溯美国大规模枪击案(造成4人及以上死伤)数据库http://shootingtracker.com/的统计,这是2015年336天以来第355起大规模枪击案,可以看到,在美国枪击案的频率已经达到了每天一起。而今年此前的枪击案已经造成462人死亡,1317人受伤。

首先,让我们为枪击案的遇难者默哀。

美国媒体VOX制作的一张3年来美国爆发的恶性枪击案的分布图

面对枪击案的威胁,美国民众究竟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这或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一议题的现在、过去和将来。

目击者:太多枪案了 太多坏的事情发生了

马克·斯克罗金斯(Mark Scroggins)的女儿就在圣贝纳迪诺发生枪击案的在那幢楼里。“她很震惊(She’s shaken up)。他们要做些什么,这太疯狂了,太多枪击案了,太多坏的事情发生了。”

在现场的描述中“非常害怕”(terrified)“惊骇的”(horrified),“非常恐怖”(really scared),“十分焦虑”(a lot of anxiety),“心都提到嗓子眼了”(Your heart’s in your throat.)等等描述反复出现。

图为圣贝纳迪诺枪击现场警察组织撤离

这样的影响可能不仅仅是短时间情绪变化,根据一篇名为《公共精神健康症状和大规模枪击》的论文,作者提到“研究表明,大规模的枪击案会使精神疾病的症状恶化。”

得知美国每天都在发生枪击案后,网友大都感到愤怒与不解。@Marlena 评论道“就是枪支是在使美国恐怖化,够了!!!”另一位@sue flores则在反思,“美国到底哪里错了?为什么我们一直纵容对我们学校甚至残疾人和残疾儿童的大规模枪击?”

奥巴马也对此表示愤怒,但他也表示很无奈。

今年6月美国南卡罗来纳州黑人教堂枪击案惨剧发生后,奥巴马在社交媒体“推特”发文继续呼吁美国民众关注枪支管控问题。

他甚至拿其他国家对比来说明美国枪击事件的严重性。他说,“美国人用枪自相残杀的数量是日本的297倍,法国的49倍,以色列的33倍”。

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俄勒冈州校园发生枪击惨案表示痛心。

10月1日,俄勒冈州乌姆普夸社区学院发生血腥枪击事件后。奥巴马当天甚至罕见流露“愤怒”情绪。他表示,一定会有人批评他把枪击案“政治化”,但现在这个问题应该被“政治化”,美国应做出正确的政治选择。

他还说,美国已经对枪击血案感到麻木,“这差不多已经司空见惯,新闻报道也是例行公事,我站在这个讲台上的反应最终也是例行公事”。

袭击事件不过是美国的日常

正如奥巴马所说,许多人认为枪击事件不过是每天必须面对的事情而已。

在2013年9月16日,位于华盛顿的美国海军司令部发生枪击案,前海军预备役人员持枪闯入一座办公楼,开枪射杀12人后被警方击毙。成为31年来华盛顿最为惨重的死伤事件。

事件发生后,《纽约时报》记者注意到:海军司令部枪击案发生后,令人惊讶的是,对它的反应几乎是波澜不惊。此前的Newtown惨案曾让人们都坐不住了,但这次大家似乎只是消沉地耸耸肩。“这是否成了新的家常便饭?”NBC 政治节目主持人质问全国步枪协会副会长。人们显然已经开始有这种感觉。

另外,旅美学者徐开彬也介绍了自己在美国经历枪击案的感受。在观察者网刊载的这篇名为《一所大学每周一起枪击案,我们都习惯了》中,徐开彬表示:在校园发生枪击或持枪抢劫等紧迫的威胁性事件后,该校的警报系统,会通过师生员工的邮箱和手机号码,发送警报。至于嫌犯是否最终被抓住,除了极个别外,学校基本从不通知师生员工最终的调查结果。如果是在国内,估计师生们早就闹翻天了。美国师生员工对此却习以为常,将它当成不可避免的必然发生的现象。

网友的回应似乎在侧面印证了这一点,@Prasu认为“枪击每天都在发生,没人关心,枪支销售在黑色星期五达到了顶峰!!”

更有人将关于大规模枪击案的报道,视作禁枪人士的斗争手段,因而对之抱有深深的怀疑。一位名叫@John Q的网友就认为:“所谓大规模枪击案,只是自由媒体和自由派政客,借助圣贝纳迪诺攻击来推进枪支管控而已。自私&非美国人。”

那么美国人为什么能够如此坦然的看待枪击案呢?

一种观点是,枪击案都属于孤立事件,枪手一般都被描述为精神病人。或许是这样的操作,使人们感觉到枪击离自己很远。然而精神病涵盖太广,有很多类型的精神疾病与枪击并无直接联系。

8月,《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法里德·扎卡里亚在文章中写下,在2015年最初的207天里,每天发生1起大规模枪击事件。“主犯好像都有精神病史”,似乎已经成了“标准解释”。

2013年海军司令部枪击案发生后,就有报道指出嫌犯亚力克西似乎有“前科”和有时出现精神失常。

2015年10月1日,26岁的默瑟开枪打死安普夸社区学院一名英文教授和8名同学。其后多家媒体以及一些知情人士说,默瑟性格孤僻,脾气古怪、易怒,可能患有精神疾病,而且推崇纳粹和暴力。

这样,枪击案就可以被视为孤立事件了,毕竟,只要管好精神病人,就不用那么担心了。

当然,这样的态度也在改变。皮尤研究中心2013年的一项分析显示,在2012年Newtown枪击案发生后,美国民众对于枪击案的看法有了转变。认为大规模枪击只是孤立事件的比例下降到了44%,而认为枪击案反映了更广泛社会问题的民众达到了47%。虽然有所变化,但两种观点仍然在拉锯之中。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为枪击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图片来自皮尤研究中心

科学家们这样看待大规模枪击

对待枪击案,科学家的态度相对冷静和中立。他们以数据分析的方法,对美国的枪击案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论往往成为政策制定的参考。

泰德·奥尔康(Ted Alcorn),一个支持控枪的非营利组织“每个镇的枪都安全”的研究主任。在梳理了2009年到2015年年中的数据之后,他的组织发现了一些规律。在枪手发动攻击之前,只有11%被医院、学校和执法机构发现有精神疾病的征兆。家庭暴力的情况也很严重,在57%的枪击案中,与袭击者有亲密关系的人或其家人受害。一般的受害者是女性。

研究表明:超过三分之二的枪击发生在私人住宅;大约28%的枪击案发生在公共空间。

超过60%的攻击者并没有被禁止持枪,即使其犯有前科。这一组织也发现,在购买手枪需要背景核查的州,发生大规模杀伤事件的概率要比不需要核查的州低。……

好吧,又回到了控枪的议题上。但是,在大部分人对枪击案习以为常的时候,更严格的的控枪法案是不可能通过的。

然而,正如美国警方将圣贝纳迪诺枪击案称作本土恐袭(domestic terrorism)一样,美国对于枪击案的定性正在悄然出现变化。

(来源:纽约时报、皮尤调查中心、澎湃新闻、观察者网)

凤凰网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