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国际 > 正文
中国气象局、社科院预判哥本哈根气候谈判:框架协议控制升温2度
2009年10月23日 01:30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国对策:“自愿承诺”

下一步中国如何行动?

《气候变化报告》用三个定义给出了建议——中国不能承诺、中国可以认同、中国可以承诺。

首先,该报告撰写者认为,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表现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大规模高速度,资本密集度非常高,能源消费的增长幅度大,因而依赖较为低廉价格的化石能源作为动力的碳密集度即单位产出的碳排放量也必然高:高于传统的商品能源消费水平低下的农业社会,也高于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技术密集度高的后工业社会。中国的人口尚在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成,消费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技术资金能力还较为有限。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中国尚不具备条件,承诺绝对量的减限排目标,也不可轻言排放量峰值的准确时间。”撰写者称。

而中国可以认同是保护全球气候,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当前不承诺减限排目标,并不表明中国不承担保护全球气候的义务,并不表明中国未来不承诺具体的减限排目标。

“就目前来看,中国并没有公开反对2摄氏度的长期温控目标,认同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潘家华表示。

在专家们看来,中国可以承诺的是一些自愿承诺的内容。如胡锦涛主席在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峰会上的演讲。

“显然是基于国内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自愿行动。这些行动,尽管没有在国际协定中,但体现了某种程度的自愿承诺的性质。”潘家华称。

谈判就是利益博弈,谈判中的话语权和结果,离不开技术支撑。

“我们正在积极参与IPCC的第五轮评估,已经到了最后阶段。”会后,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IPCC(即199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成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一直以独立、科学权威的姿态出现,对历次气候谈判具有重大影响,在这个领域谁走在前面,谁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郑透露,目前中国气象局和科技部正投入很多力量来提高中国在此领域的实力。

除了技术,谈判成效更来自于思路。专家们对发展中国家给出了建议。

“与其纠缠发达国家具体的减排目标和数额的承诺,不如想办法让他们多拿出钱来。”中科院院士、北大教授方精云称,他认为单从科学角度看,即便是远期愿景——到2050年将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也就是与之相对应的大气温室气体应该稳定的450ppm浓度水平,实现起来也缺乏科学考量,即这一目标的科学性和现实可行性均未得到科学的认同。

“如果完成这一目标,2005年就要开始采取减排措施,而且要求很多国家排放量几乎应该是负值。就现实而言,大多数国家都无法做到。”方称,“除非人类在新能源、新技术上有重大突破。”

因此,方建议发展中国家应该把精力更多放在争取发达国家资金上,再投入到新能源的研发领域,以此才能真正有“科学”依据的达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王世玲   编辑: 缪汶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