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5月25日讯 联合报今天社论开头便道,陈菊回来了,她与民进党现在必须回答:为谁登陆?为何登陆?
陈菊说,她这一趟是“破冰之旅”。请问:原本冰封雪锁的情态如何?此行过后又冰破雪融到何种地步?陈菊又说,她要让北京当局听到国民党以外的声音。请问:民进党是一个被民意惩罚而惨败的政党,陈菊和民进党是否真正能理解并正确传递了“广大台湾社会的声音”?
社论指出,高雄市长登陆,原本是九年前就应发生的事件。若非当年的陈水扁及“陆委会主委”蔡英文的阻挡,高雄市长谢长廷在九年前就已访问厦门。当时民进党刚赢得中央政权,陈水扁正在倡议“新中间路线”;照理说,当时谢长廷若成行,可谓顺理成章。如今陈菊登陆,则在民进党八年执政惨败之后,亦是民进党与北京的关系极度恶化多年之后,正名制宪的政治操作虽已一败涂地,但整个民进党迄今仍被独派及陈水扁所挟持。总之,陈菊此时登陆,内外情势已迥然大异于九年前。
再者,当年谢长廷为了筹备登陆,曾宣誓“一中宪法”及“一国两市”等主张,俨然是想在先建立了一套新论述后再启程;但陈菊此番则是人已访陆归来,却仍未有一套“大论述”来支撑。
对于陈菊的登陆行动,来龙去脉,民进党必须有一套不可自相矛盾的“国家”认同及两岸政策的新论述来支撑。比如说:陈菊在郭金龙面前提到“‘中央政府’我们的马英九‘总统’”,这究竟只是一段政治计算的余兴表演,还是呈现了陈菊及民进党真正焕然一新的‘国家’认同?如果是真信仰,何以民进党游行队伍中触目皆是迎风猎猎的‘台湾国’旌旗?如果不是真信仰,则陈菊其实应当在北京宣示“台湾中国/一边一国”。
这种双重标准及两面手法,在台湾内部操弄也就罢了,恐怕不宜搬进民进党与北京的折冲之中。例如,叶金川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坐进WHA,被民进党斥为“卖台”;但陈菊赴京沪推介世运,同样也是为了“中华台北”,却美其名曰“行销台湾”。同样一个“中华台北”,何者是“卖台”、何者是“行销台湾”,民进党能不能给一个说法?
陈菊一再强调,她的政治信仰“始终未变”;但陈菊的政治信仰不是台独建国吗?此行前后究竟变或未变?试问:民进党如果仍是一个台独党,陈菊此行破了什么冰?陈菊本人的台独主张若仍是“始终未变”,则她何必在郭金龙面前用消费“我们的马英九‘总统’”来做为她政治表演的佐料?陈菊是否到了北京,始知表达台湾“主权”的凭藉仍是“‘中央政府’我们的马英九‘总统’”,而不是“台湾国”?而陈菊在北京官式访问中表达对“‘中央政府’我们的马英九‘总统’”的政治认同,是否有向北京宣示修正台独论述的用意?
陈菊感谢吕秀莲在此际对她伸出援手,吕说“不容许停留在美丽岛的旧思维看待中国”,而应当“与时俱进”;陈菊虽说自己“始终未变”,却俨然是藉赞同吕秀莲的说法来表达自己“与时俱进”的变,及解说“不容许不变”的理由。
九年前,谢长廷是欲先建立论述再登陆;如今陈菊既先做出登陆的行动,更不能不补行后继的论述建构工程。其中涉及三个层次:一、就法理论述言,是否仍主张台独建国、正名制宪?或是否自此改以正面表述融入“中华民国”的宪政体制,从一个“(对“中华民国”)忠诚的反对党”做起?二、就内部政争言,能否理性辩论“国家”认同及两岸政策,自此停止操弄“卖台”、“马统”、“区长”之类的红帽子戏法?三、就两岸交流言,既然“百分之百”保证来访陆客的人身安全,是否今后亦不再发生对张铭清或陈云林之类的暴力滋扰事件?
如今回顾,陈菊访陆其实是她与民进党中央筹划已久且十分坚定的动作,甚至坚持五一七游行和平收场,亦不无为陈菊送行铺路的用意;如今陈菊登陆返来,民进党中的改革派亦应以相同的坚定意志,重新以正面表述建构一套“国家”认同及两岸政策的新论述,这才能使陈菊“不虚此行”。
编辑:
解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