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确认是否安装了 最新Flash 播放器
请点击安装按钮
深化文化经济交流促进两岸关系
凤凰网:怎么看待两岸目前的关系?对未来的两岸关系又会有怎样的预期?
庄为杰:我觉得目前两岸关系是在朝对的方向发展,搁置争议,共同朝向未来有前景的目标前进。可能两边都有一点不一样的杂音,但我觉得未来会慢慢地平复下去,透过彼此的交往,彼此交流,可以降低政治上的认知错误。
我对两岸未来是比较看好的,是和或统一这些问题不去讨论,但可以确定的是,两岸的交流一定会更频繁。我今年9月就要过来大陆这边考律师,我也会规划未来在大陆怎样发展、立足。这边毕竟是一个大市场,有很多的机会。
柳育汉:我觉得两岸关系在近几年有很大突破,我相信在未来有很多值得人们期待,不管是产业方面的合作,或是文化交流等等,都能够为两岸的人民带来很大的方便。我希望也期待,未来都能够使双方互惠互利,这也是我们两岸人民所期待的。
蔡易澂:我会站在比较个人的角度,我会把世界当做舞台,我会把两岸当成好兄弟一样,彼此支持彼此互助合作,开创一个新的未来。
陈惠名:两岸关系现在不搁置争议的话很难谈下去。台湾社会里有很多元的声音,这是它最宝贵的地方,我们可以容忍各式各样的声音存在,如果不搁置争议的话,我们其他东西没有办法谈下去。所以我们现在搁置争议,从文化层面逐渐地潜移默化,从经济层面让大家意识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同文同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来进行更紧密地联络、交往等。所以我觉得接下来我们得从文化下手。
我们从小在台湾这片土地下长大,我们受的教育,体制的熏陶,感受的文化氛围会不一样。小的小时就会告诉你youcanfreeforchallenge,freeforthink,freeforask(你可以自由去挑战,去思考,去提问),从小就告诉你,你被允许这么做。台湾毕竟是一个有很多声音的社会,是一个比较小政权大社会的一个氛围,这个氛围底下就会影响人们的思想,人们可以去思想去挑战。比如现在马先生的领导下,我们可能也有别的思想方式,但这些思想方式并不能渗透到每一个个人当中。所以我觉得唯有继续渗透的文化交流,才能逐渐的影响每一辈,我这一辈的人,我下一辈的人,我下下一辈的人,在这种交流当中互相理解、互相渗透。
所以我们才会说,文化经济这方面的交流得继续做下去,继续努力。像我们杰青团,让我们持续深化地交流。杰青团还要把这些年轻人带到特定的领域,行销、文化创意产业、艺术等,我们会持续深化以及互动,我们才能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去谈这些问题。
两岸年轻人应共同思考如何让华人思想去影响世界
凤凰网:两岸青年学子在未来两岸关系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庄为杰:我们都很期待跟大陆学生做交流,因为我觉得现在是一个地球村,大家彼此开创一个新的中国文化、中华文化,把争议搁下来,找寻大家共同合作的一条道路去走。台湾学生未来会越来越多人过来创业、就业、就读,之后再回台湾,也有可能就到这里定居,这都是有可能的。当然渠道如果更宽广的话,有更多讯息带给台湾的学生会更好。目前很多台湾学生对大陆的认知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还比较有限,不了解现在真正的大陆到底什么样子,可能还停留在20年前教科书上教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可以多开放渠道,多给他们一些讯息,给他们多一点机会,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我自己接触到的学生,他们可能想来大陆,但机票钱出不起就没法过来。我们可以开放一些更便宜的管道加强沟通,比如通过互联网。
陈惠名:应该说我们这辈的年轻人,他们的交流方式会有很大不同。现在的做法是搁置政治争议,我们的问题才能继续谈下去。对于年轻人来说,对台湾的年轻人来说,我们急于找出我们在华人世界的定位,我们究竟是怎么样的人,在整个世界霸权体制之下我们怎么样被自我定位,台湾年轻人在围绕这些问题不停地突破、不停地在找寻。
所以我觉得十年之后的年轻人,我们重视的是一个华人的文化,能不能在世界60亿人口当中去告诉人家你怎么珍惜华人文化,并告诉他们我们的思想已经脱离了你们理解的那个层面。中国创意产业的崛起,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输出,刚开始可能是物质面,经济面,接下来就是思想层面,我要告诉世界中国人、华人怎么思想,然后让你来被我们影响,因为思想是一不灭的东西。我觉得这应该是未来两岸年轻人共同要达成的使命。(晨芳)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解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