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官媒访宋楚瑜:拖延政治对话将使台错失良机
2009年11月03日 10:25新华网-台湾频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拖延两岸政治对话将使台湾错失良机

记者:您在2005年5月访问大陆,与胡锦涛总书记达成会谈公报。今天回过头来看,其中许多内容是很有前瞻性的真知灼见。作为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开创者之一,您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有什么蓝图或愿景?

宋楚瑜:我2005年首次应胡锦涛总书记的邀请到北京去,完成“搭桥之旅”。当时“搭桥”这两个字还没有为大家广泛使用,现在即使是台湾官方的文书也都用这两个字。两岸需要搭桥,这个桥是心灵之桥。两岸之间的距离,不是地理上的距离,而是心理上的距离。把心理上的挂碍去掉之后,则无恐怖幻想。如果两岸能够心灵沟通,就一通百通。

我和胡总书记签署的公报当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逐渐地大部分在推动实施当中。我要特别谢谢胡总书记以及大陆各方面的人士,花很多的时间、作很大的努力,来推动实现大家共同的理想。比如说,两岸直航已经实现,两岸直接投资在进行当中。2005年我和国民党的连战主席到大陆去访问,所共同推动的这些工作,我们感觉是有相当成效的。我们希望持续强化、深化两岸的和平发展,最后能够像我去做“搭桥之旅“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两岸和合、两岸团圆。这是我们共同的理想。

记者:我昨天晚上又看了您和胡总书记发表的会谈公报,里面第三点明确提出“推动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促进建立两岸和平架构”。最近一段时间,按照台湾的说法,两岸政治对话和协商是很夯(热门之意)的话题。您认为,两岸目前具备条件谈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签订和平协议等议题吗?

宋楚瑜:1991年,我在担任国民党秘书长时,国民党就积极推动一个两岸和平发展纲领性的文件——“国统纲领”,当时的行政机构也把它通过了。那个文件里面所提到的基本原则,就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统一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责任。这个基本的政治理念,我从1991年开始就很衷心地在推动。

“国统纲领”提到两岸关系发展有三个阶段,先叫近程,再到中程,最后达到远程,从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交流,逐渐发展到最后的政治协商和政治对话。1991年之后,两岸关系逐渐发展,从私底下的民间来往,到2005年之后的大规模、全面性的两岸经济交流,现在需要从中程往远程的目标来解决两岸的问题。

2005年,我和胡总书记所签的会谈公报里提到——这也是中共和大陆在文书上首次公开表示:“只要台湾没有朝向‘法理台独’发展的任何可能性,才能有效避免台湾军事冲突。”这句话就是为未来政治对话做一些准备的工作。当前,我们不能否认,如果没有两岸政治上的一些对话,很难解决其他方面许许多多的问题,也很难进一步化解两岸一些不必要的纷争。但是,两岸政治对话,也需要相当的社会和政治条件。基本上,彼此之间跨出过去的互不信任、猜忌,抛开历史的恩怨;重视对岸在这60年发展的政治建树;同时,也必须了解国际社会的变化。在这三个条件具备之后,我相信两岸在政治上去共同发展是有必要的。

2005年我从大陆回来之后,2006年亲民党就正式提出一个重要法案“两岸和平法”,里面很明确地说透过透明化、各个不同政党的参与、民意机关的监督,两岸进行政治对话去解决很多问题是有必要的。这个概念,亲民党在2006年就开始大力推动,很可惜当时没有得到国民党、民进党的支持。事实上,在“和平法”里,包括直航的问题、农业相互交流的问题、台湾参与非政治性的国际组织的问题,都有讨论。如果当时按“和平法”去继续推动的话,两岸的政治对话是有相当的条件。

在“四不一没有”的前提之下,在“国统纲领”的前提之下,也就是在“一中屋顶”、“两岸同属一中”的前提之下,来推动对话;在过程当中,特别强调透明化,不是一党在垄断,是由各个政党在台湾地区选举民意所反映出来的特别委员会中沟通;所达成的任何协议,必须由台湾的民意机关来做最后的监督。有这样一个共同程序之后,再来进行两岸政治协商,是可行的办法。

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是,大家要抛弃过去历史恩怨,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如果不去进行实质性的对话,还去拖延的话,其结果是台湾很多很好的机会会错失掉。因此,我们这些从政的人觉得责无旁贷,有必要继续去推动这样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解文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