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长廷先祖的这两座坟墓基本完好无损。铜(金本)村谢氏族亲介绍说,这与谢建雍坟墓旁立有诏安县县令清道光拾肆年柒月初六(一八三四年,当年东山属诏安县管辖)竖立的《关于保护谢氏坟墓的公示》石碑有一定关系。保护公示石碑上规定:“其祖坟前后左右……在长九十弓步(一弓步约一米)、宽八十弓步界限内,严禁军民等侵葬、采草木侵占坟墓以及放牧牲畜践踏等事,如敢不遵者,地保及管坟家人据实禀县,将给予严惩……”数百年来,谢氏族亲每年坚持组织为这两座祖坟扫墓、压纸钱等祭拜活动。
祖坟祖居保存完好
铜(金本)村谢氏大祖祠也保护完好,是全县谢氏活动交流的主要场所。每年春秋二祭,全县谢氏宗亲集中到此祭拜,平时是铜(金本)谢氏老人的活动中心。
而谢长廷先祖的祖居,则是铜(金本)村内一座古式砖瓦杉木结构房屋,分有多间长房子,总长约三十多米、宽约二十多米,只是有的木门框和部份墙壁已破旧剥落。庭院空间正厅门楣上方刻有“总戎遗泽”四字。过去门前竖有石旗杆。
谢长廷先祖谢光玉、谢建雍的神主牌,就保存在这座祖居内三米高的神龛内。谢光玉的木刻神主牌比儿子建雍的神主牌大很多,依稀可见表面雕花漆金,正面浮雕金字写着:清皇浩封武翼都尉光玉谢公,三品水人端恪林氏主。孝男:建明、建雍,出嗣子:林懋、螺生。孙儿:升、蒲、艾、魁。抽出神主牌背面盖板,只见底板毛笔字很清晰,里面写着:故父讳石字光玉行五,生于乾隆庚子五年九月二十三日辰时,卒于道光壬午年二月十六日戌时。清皇显妣待赠慈惠谢母林氏。孝男:自西(建明)、自东(建雍),出嗣子:自南(林懋)、自北(螺生)。孙儿:蒲、艾仝奉祀。
谢建雍神主牌虽然比父亲小,但上端雕花刻字更显得高贵。正面浮雕字写着:清皇诰授武功将军建雍谢公神主,出嗣子:蒲,孝男:士艾、升源、升魁。孙儿:福等仝奉祀。抽出神主牌背面盖板,只见底板用毛笔字清晰地写着:父讳绍州(注:与墓碑周同音)公武义将军行二,生于乾隆庚子四十五年十一月初三日辰时,卒于道光辛卯十一年正月十三日辰时。
根据《东山县谢氏迁台记略》,明朝万历四十五年(一六一七年),朝廷下令长期卫戌澎湖、东山的一万六千多青壮年到澎湖服役,铜(金本)村谢茅友等一批谢氏青壮年退役后定居澎湖或台湾。
明永历三年(一六四八年),郑成功舟师东山岛,谢氏不少青壮年参加郑成功军队收复台湾,后定居台湾。清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铜(金本)村部份谢氏乡亲迁居台湾基隆,每年回祖地铜(金本)村参加春秋二祭。清康熙四十二年(一七零三年),探石村部份谢氏乡亲迁居台湾漳化县社头乡。清道光年间(一八二一年)铜(金本)村长房敦本堂十一世谢愈昌与妻子林勤慈及儿子全家八口人,十二世谢哈、谢诚等和十三世谢晏、谢水杏等二十多人移居台湾台中开基九张梨村。
谢长廷先祖坟墓、神主牌及祖居发现后,相关消息刊登于十月八日及十月十一日的东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编印的内刊《东山政讯》上。此消息传开后,引发福建省各有关部门的高度关切,而铜(金本)村的谢氏族亲们也高兴地表示:“谢长廷第六代祖祖坟终找到了,实现了台湾谢氏族亲多年的愿望,希望谢长廷能够回来,为祖坟扫墓。”(富权)
编辑:
解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