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梵建交可参考越南模式
2007年04月26日 11:34 】 【打印

可改善国际关系

对中国而言,中梵的建交又是一种必要。目前梵帝冈已与一百七十六个国家建立关系,虽然小不成国,却跨越国的规模,与大国平起平坐,强悍如美国总统布什,刁钻如英国首相贝理雅,虽非天主教徒,来到梵帝冈,都肯向教皇屈身,教皇俨然成为全球的精神领袖、文明象征,教皇说一句话,有时胜过布什骂人一次,教皇无形的手,伸向全球八亿多天主教徒。因此教皇是无冕皇帝,假若经合组织各国是富豪俱乐部,那么进入教皇的圈子,就是参加了绅士聚会所,中国要融入国际,和梵帝冈建交很有需要。

和梵帝冈建交,亦可孤立台湾,把台湾赶出欧美地区、核心地带,到时台湾只有退至南半球的边缘地方,有“外交”等于无“外交”。何况陈水扁就算到了梵帝冈,亦不能像去了中美洲一样,到处派银纸。因此中国和梵帝冈的“建交”,是有相当的指标性的。

和梵帝冈建交,更可标志出中国的宗教自由、社会开放,进一步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根据中国政府的统计,目前中国天主教徒已有四百万,真正数目,可能超过一千万;至于基督教徒,则多达六百五十万,一九四九年前只有七十万。这两个数字的增长速度,是超乎其他宗教的,只有中梵建交,才是宗教上真正的改革开放。

直接深入讨论问题

梵帝冈方面,亦想急于成事,就在今年的一月中,教廷召开了一次中国会议,并成立特别会议,去处理中国关系与建交问题,其后教皇给中国教徒的函件,语调已变得温和,全无干预中国事务之意。去年十二月,中国统战部长曾顺道访问澳门主教黎鸿升,何不将来亦顺道访问香港主教陈日君,消除彼此的误解?

陈日君的言论,亦多少反映教皇的意见,而他的言论,最近已露一些端倪:第一,他主张以清晰而非强硬的立场处事;第二,不否认要有妥协,但必须是双方面的;第三,须找出折衷办法,先达成协议,才可建交。

和台湾“断交”,大可根据英国模式。英国在一九五○年是和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大国。其时英国不想放弃台湾利益,于是在台湾淡水另设领事馆。根据国际法,地方的领事馆是直属首都的大使馆,无损一个中国的原则。

和梵帝冈建交,又可参考越南模式。越南和梵帝冈的接触始于一九八九年,次年有梵帝冈的代表团到越南访问。今年三月初的访问,已是第十四次。早于今年一月,越南总理阮晋勇首次访问梵帝冈。越南虽不是大国,但国内的天主教徒数目比中国更多,越南为了融入国际而改变形象,更急于和梵帝冈建交,因此今年的两次互访,都有深入地、直接地讨论建交的问题。

在建交的过程中,越南都遇到和中国同样的难题,最后竟然得出一个初步的协议,就是:所有国内主教的挑选,都由梵帝冈提名,最后交由越南政府委任。情况恰如“一国两制”的香港,特首及主要官员的最后委任权都交给中央。黄康显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zhf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