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经济特区 广东改革者“杀出一条血路来”
2009年08月31日 10:13国际商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平息“罗湖风波”

1980年7月27日,一场大暴雨把罗湖一带淹成一片汪洋泽国,吴南生考虑,深圳应该先开发罗湖。这样,可以改变国门的面貌,解决年年为害的水灾,又能吸引毗邻的香港投资者,可以节约开发的投资。

但是开发罗湖需要巨额资金。吴南生为钱而发愁,深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于是找到谷牧,提出没有“酵母”做不成面包。深圳现在还没有条件向国外贷款,能不能给点国家贷款,作为酵母?

谷牧是位建设行家,他认为吴南生提出的这一做法切实可行,答应先帮助贷款3000万元。吴南生喜出望外,对谷牧说,有了“酵母”,特区的建设可以做到不用国家的投资了。

然而,令吴南生意想不到的是,正当大家都为有了贷款而高兴的时候,市委常委和工程师们却因为讨论开发罗湖小区,爆发了“罗湖风波”。

工程师们提出,罗湖毗邻香港,可先开发作为商业性用地,引进外资,开发房地产及商业,用来还贷付息,积累特区资金,并可改变国门面貌。但有的领导站出来反对,认为罗湖地势低洼,年年发大水,开发罗湖,无疑等于“抛钱落水”。

双方唇枪舌剑,各摆各的道理。有一位年轻气盛的工程师甚至和两位年长的常委拍台打凳,互相对骂起来。

刚从辽宁调任广东任省委第一书记的任仲夷,在市委常委会议上,语重心长地说:“搬罗湖山,是特区第一个大工程,你们今后要做的大事还很多,要讲团结。”

在这一年年末的时候,谷牧在任仲夷和江泽民的陪同下,视察了深圳特区。12月12日,在广州召开的广东省委常委会议上,江泽民在会上提出:“深圳特区的建设要引起足够的重视。30年的南大门,一下雨就泡在水里。

我8月份去,就泡在水里,香港来的人,高跟鞋、丝袜子都泡在水里,罗湖、文锦渡,无论如何都要搞好。”

在谷牧、江泽民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省委对建设深圳特区,首先搬掉罗湖山,填高罗湖区达成共识。那些曾一度极力反对这一意见的人,最后也只好接受了现实。至此,“罗湖风波”平息下来了。

今天看来,搬掉罗湖山,建成罗湖小区,是深圳特区的决定性战役,没有这一举措就没有今天的深圳。不花国家的投资,建设一个现代化城市,深圳经济特区的这一实践,是它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贡献。

(文章来源:国际商报)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周磊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