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二
因为黄埔大道隧道西往东方向目前为3车道,车流量非常大,而且多来自内环路和东风路,为了避免这两条路上出现连带的拥堵,必须优先保证隧道出来的车流。此外出隧道口的地方,也是西往东方向地面车流和东往东方向车辆在此调头的位置,目前这两股车流与隧道出来的车流交叉后,一起挤到前方已缩窄为4车道的黄埔大道上。
经研究,决定在该隧道出口采取加设200至250米长的护栏,与地面车道分开,避免交叉,而地面原有的2至3车道则实现分批放行,每次只能有一条车道开行。这样隧道出来的车辆不再受地面车辆干扰而直行,地面车辆也可以保持行驶的顺畅。
记者追问封闭车道为何不事先告知市民,与会一男士语惊四座———
“是否拉屎也要告诉你?”
昨天的黄埔大道拥堵整治会议上,参加会议的有市建委、市交通整治办、市政、城管、交警、城投和新光建设公司等相关单位。本报记者就交警封闭车道是否应事先告知市民的问题,采访了天河交警大队大队长吴泽驹。
吴大队长认为,路面交通瞬息万变,目前交警是实施动态管理。封闭部分行车道,是根据实际交通流和封闭施工的进度而调整的。目前根据需要在黄埔大道华侨医院东向西方向封闭了3条行车道,保留4条行车道的通行,此举改善了车流的秩序,避免了车辆抢道而引发拥堵的情况。而临时封闭天河东路左转跑马场方向的黄埔大道北侧行车道,是根据整个城市交通流量而调整的。牺牲部分道路的车辆通行能力,是为了保证主干道的通行能力。
而关于是否该告知市民的问题,吴大队长则表示,管理要及时实施和调整。目前利用两个专业交通电台第一时间发布,并为驾车者提供及时的引导和参考。“我们封闭道路会根据效果,作为下一步改善的依据”。
如此一来,岂不是把驾车者当“白老鼠”做实验?记者质疑道。这时,会议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与会一中年男子突然回了一句:“那么我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诉你?臭不臭也要告诉你……”记者诧异道:“怎么可以这样说话呢?请问你是什么单位的?”男子不屑地冷哼了一声,拂袖离去。会上顿时变得很安静,大家明显都被“雷”倒了,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会后,记者多方追问这个“牛人”到底是何人,但在场人士始终缄口不愿透露。 本报记者 黄巍俊
■大城小议
失礼官员
□唐螂
在国人的人际关系处理习惯中,讲究面子,讲究互相尊重。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常常自傲的理由之一。所以,待人接物上失礼的人,属于没有教养的家伙。而因为失礼而恶化人际关系的人,则更是“人渣”,在江湖上是往往要被暴打一顿,以示惩戒的。
昨日,广州,在一个官方回答记者提问的场合,居然有相关单位的人公然对提问记者“爆粗”:“那么我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诉你?臭不臭也要告诉你……”———撕下官员画皮后,露出“恶少”的嘴脸!
在公众场合中,官员的仪态,代表官员所属政府的文明水平。粗鲁的官员后面,自然是粗糙的政府。显然,这位失礼官员暴露出他所代表的某些官场中人的阴暗心态,那就是对代表百姓的记者问这问那的极其不耐烦,对公众知情权的极度蔑视。也许,是躺在权力上作威作福惯了,觉得面对公众就是一种恩赐。讽刺的是,倘若在市政公共事务管理上没有毛病没有失误,老百姓哪来那么多问题,要对官员质疑质询呢?官员总是被质询,那是因为其无能:官员怕被质询,是其更无能;官员面对质询恼羞成怒,那是缺乏EQ的超无能。
事实上,就这位对百姓摆出一副臭脸的官员,从公众之知情权而言,他吃什么?怎么吃?有没有吃过界?老百姓还真可以通过正当的程序要求他“告诉”。站在纳税人的立场上,我们也应该对其人摆一副“臭脸”,周久耕不就是让百姓们“臭脸”给弄进班房了么?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黄巍俊 黄海云
编辑:
李志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