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捧红“女易中天”:学术明星怎样走红/图
2006年12月08日 09:03投票数: 顶一下

第二步———争论

对这些学者进行包装的第二步当然就是靠《百家讲坛》这个平台了,以目前节目的火爆程度,依靠央视这样一个大品牌,登上《百家讲坛》的人物很快就能引起观众以及媒体的关注。他们与众不同的讲述方式,生动的内容,与传统学术、学说有所区别,也就很容易引发专家的不满和争论。一旦这种争论被媒体所关注并报道,就会迅速蔓延,甚至形成一种现象。刘心武当年遭到红学专家的集体讨伐、易中天受到大规模的批评都是典型的案例,恰恰是这种争议甚至“讨伐”,让他们迅速走红,奠定了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葛红兵曾在博客中发表一篇约2000字的《如此易中天,可以休矣》的文章。他直言不讳地表示,易中天《品三国》,实际不是品味,而是咀嚼,而且是“混嚼”。对此,易中天以退为进:“除非有硬伤,我会让人立即通知我,并且马上改正。至于理论探讨,我的态度是三个字———不争论。”但这种“不争论”反而更加激起了媒体和大众“争论”的声音。

第三步———网络

在采访中,不止一个人表示,《百家讲坛》的成功与其定位以及观众对大众文化的渴求是分不开的,因为这种讲座方式的故事性比较符合年轻人对历史知识的需求。目前《百家讲坛》的收视群体日益年轻化,甚至有人说易中天的拥护者大多在25岁以下,而这类人群正是活跃于网络的网虫,于是“乙醚”(易中天的粉丝)、“鱼丸”(于丹的粉丝)、“年糕”(阎崇年的粉丝)、“海飞丝”(纪连海的粉丝)应运而生,在网上建立各种论坛、贴吧表达自己对偶像的崇拜,将他们的讲座放在网上进行播放及宣传,与反对者们进行辩论甚至对骂,网络的疯狂传播性让主讲人有了越来越多的支持者和反对者。

当然,网络宣传也成为了“学术明星”迅速走红的另一大媒介,在粉丝不停争吵的背后,伴随着“学术明星”人气的不断飙升,一旦争吵的话题比较尖锐,又成为了媒体涉猎的目标,很多新闻稿件的出处,大多是记者在网络上所发现的。在网络和媒体的不断炒作下,“学术明星”的走红也就无法避免了。

第四步———出书

虽然《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万卫打死也不承认他们是在造星,但事实上,这些专家们在讲座推出前无一不与栏目组签订协议,讲座之后推出的书籍、音像制品均涉及双方利益。有人说这是霸王条约,但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双赢。有了这样的基础,出版社和音像商也很愿意加入这个游戏。

《于丹〈论语〉心得》的发行方是中华书局,他们曾成功运作了阎崇年的书籍。按照中华书局副总编沈致金的说法,和于丹签约时把首印数提到60万册,是对《百家讲坛》影响力的信赖和对于丹本人魅力的看好。“书上市前一连七天在电视上打广告,这个影响力绝对不可小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书商透露,易中天、于丹新书的首印、签售数据等都是炒作,“这对新书销售有帮助”。他表示,据业内人士了解,于丹新书在北京上市约一周,“连排行榜都还没上呢,怎么可能超过易中天?有点业内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一个名气并不太大的作者的书,首印60万册,这怎么可能?明摆着就是炒作嘛!”记者反问,为什么出版界不曝光这些“水分”?他表示,这是因为大家都不想得罪《百家讲坛》,“很多人想做《百家讲坛》的书,怎么能不说好话?”

记得王志采访易中天时说过这样的话:“是电视促成了他今天的成就,但同时他也该时刻提防着电视毁了他。”不知道这句话是否能成为迅速火起来的“学术明星”的逆耳忠言。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鲁艺 史丽君 李谷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cz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