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老上访者精神都有问题”,孙东东教授一句话雷人无数。挑战民众忍耐的底线使得他受到舆论的激烈炮轰,为此孙东东6日发表道歉。
  孙东东道歉了,这确实是舆论的胜利。然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胜利,因为有孙东东这样观点的人并不罕见。更让人担忧的是,虽然孙东东道歉了,但是孙东东们后面的公权力呢?

 

有些上访者确有“精神病”——但都是给上访难逼出来的

上访是多艰难的事啊。对己,要付出不可计算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对外,要冲破层层“有关部门”的围追堵截……若不是偏执,若没有点精神障碍,谁受得了啊?详细>>

上访者走向偏执多是公职人员不作为导致

我所知道的上访人员,大多是弱势群体,且都是通情达理的好公民……上访人员中,确实有个别因诉求满足不了,走向偏执型,但这也大多是因公职人员不作为而被逼的。详细>>

上访盛行说明了官员与民众缺乏平等沟通

之所以至今还有不少政府官员将那些上访群众视作刁民并极力予以阻挡甚至打击,正说明在民主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的某些官员甚至某些制度还没有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还不能够做到真正的平等与沟通。详细>>

山东新泰上访者被强送精神病院

今年10月,山东新泰农民孙法武赴京上访时,被镇政府抓回送进精神病院20余日,签下不再上访的保证书后被放出。记者调查发现,在新泰,因上访而被送进精神病院者不是个别。相应医院承认许多“病人”是上访者。而当地政府表示信访压力巨大,若出现越级上访,会受上级处分……详细>>

 

 

持有孙东东这种观点的官员和部门并不罕见

某地警方一位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直言不讳表示,上访者一般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通常都会出现愤恨、不满、焦躁、争辩、纠缠、易怒,甚至过激言行等心理刺激反应表现。详细>>

在他们眼里,上访者就是刁民

一些地方不能正视“上访”问题,把上访群众当作“刁民”,认为是“精神病患者”,甚至滥用警力简单粗暴阻止“上访”,从而上演一场场特殊的“阻击战”。详细>>

在他们眼里,上访者就是不安定因素

不安定因素,这一称谓常被加在上访者的头上。他们也因此常常被小心地“关照”起来,一见他们来到政府办公场所,围、堵、压,吓就成了最常用的办法,生怕影响了政府的面子和形象。而有些部门的另一手对策则是:拖和推。详细>>

江苏男子因上访被迫流亡八个月

57岁的王信书是江苏响水县的一名残疾退伍军人,他在1979年那场自卫反击战中受过脑震荡。他经常自豪地对邻里乡亲们说:“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我流血流汗,没有一次流过泪。”2007年底,王信书因为上访被抓进“学习班”学习,从“学习班”逃出来后,他开始了长达8个多月的流亡……详细>>

 

 

学者的客观、独立常受权力的左右

我们对于专家的假设是:从独立的立场,给出客观、公正的专业意见,这是专家权威的来源。但这极可能是一厢情愿。某位德国国王曾说过:只要有钱,哪里都有舞女和教授。个别学者为自身利益,丧失专业立场在中国是常态。 详细>>

“精神门”的实质是权力与学者结合产生的信用问题

孙东东的“精神病门”所涉及的不是专家是否享有言论自由的问题,而是权力与某些专家组合时的信用问题。透过其离谱言论,让人对身兼多个要职的孙东东教授能否在工作中秉持公正立场,充满了担忧。详细>>

让孙东东道歉容易,让后面的公共权力低头很难

让孙东东低头,并非舆论多么强大,而只是因为,舆论碰到了一个比自己弱的对手。舆论其实一点也不强大,至多只能迫使一个说错话的大学教授道歉,而对那些“只做不说”、制造着现实罪恶的公权力,根本无能为力。详细>>

1.你认为孙东东老师的言论是否是歧视上访人员?
 
  不是
  不好说
2.你是否接受孙东东老师的道歉?
  接受
  不接受
  无所谓